原标题:[深度]拜登上台会迎来“美欧蜜月”?欧洲大国各有忧虑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美国、英国记者 青木 刘玲玲 郑可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张旺]编者的话:若拜登上台,跨大西洋关系将迎来“蜜月”?在美国大选投票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被主流民调普遍看好,欧洲很多国家也希望拜登赢,连被视作特朗普最亲密盟友的英国首相约翰逊,也被英媒爆料有此期待。随着美国大选结果明朗化,欧洲人长出一口气,一些政要欢呼“欢迎美国归来”。但欧美关系真的能够和好如初吗?其实,虽然特朗普的4年被不少人认为导致跨大西洋关系进入“冰河期”,但欧美关系从根基上变得不稳是在特朗普之前。这意味着,拜登时代,欧美依然有不少心结待解,更有许多现实裂痕需要弥合。何况4年后,美国会不会再来一次政党轮替?尤其是最近多方纷传特朗普可能“再战2024”。
伸出橄榄枝的欧洲大国各有忧虑
自11月7日晚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宣布获胜以来,德国总理默克尔已三次公开提到“恢复跨大西洋关系”的期待,分别是在8日通过推特发文祝贺拜登、9日举行记者会以及10日与拜登通话时。德国外长马斯也在祝贺拜登的推文中称,期待与下一届美国政府合作,寻求一个新的跨大西洋关系起点。
德国防长卡伦鲍尔近日也成为焦点。美国投票日前一天,她在美媒上发表“欧洲仍然需要美国”的署名文章,表示欧洲未来短期内仍然需要依附于美国的军事保护,应强化跨大西洋关系。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表态称对此“完全不同意”后,卡伦鲍尔于17日反驳马克龙,再度称如果没有美国和北约,欧洲将无法保障自身安全。
拜登成为美国“当选总统”可以说是让德国上下如愿。早在美国大选前,德国就对拜登寄予厚望。德国西韦舆论调查公司(Civey)的选前调查显示,只有13%的德国人希望特朗普连任。
有分析称,除了2017年赴汉堡参加G20峰会,特朗普是二战后第一位没有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的美国总统。如今,德国政要纷纷向拜登递出橄榄枝,但一些德媒对两国关系改善的障碍很清醒。比如德国电视一台称,民主党人与特朗普政府对于欧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态度空前一致,在这个导致德美两国关系恶化的关键问题上,无法寄希望于拜登。
“德美关系艰难重启。”德新社的一篇文章提出三个问题:拜登将改变什么?拜登上台后不会改变什么?德国政府会做什么?文章称,“北溪-2”项目、北约国防开支、美军从德国撤军、欧美贸易协定等都是不好解决的难题。“德国政府认为,如果德国不做些事情,美国新政府是不会自行推动跨大西洋关系的。”文章写道。
另一个欧盟主导大国法国,虽然马克龙总统与德国防长就依赖不依赖美国问题打起嘴仗,两国外长却于17日在法国《世界报》上共同发表题为“动荡正在重塑世界,需重新思考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文章,称拜登的当选为加强跨大西洋团结铺平了道路,但“要弥合我们之间的分歧,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天,欧洲人不再只问自己美国能为他们做什么,最重要的是问自己必须做什么来捍卫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建立更加平衡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就法美关系而言,能否妥善解决双方贸易争端问题是主要挑战,尤其围绕征收数字税一事双方分歧难以弥合。拜登上台以后,其多边主义立场、对贸易战的态度可能有别于特朗普,法美贸易关系或有所缓和,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多国征收数字税意向坚决,认为制定数字时代的国际税收规则迫在眉睫。
在跨大西洋关系中,脱欧的英国与美国的关系依然重要。11月10日,英国首相约翰逊成为拜登打电话沟通的第二位西方政要,排在法德及爱尔兰之前,并且一聊就是25分钟,颇令人意外。毕竟,双方在英国脱欧问题上分歧严重。
在英国人看来,英国与欧盟在脱欧问题上的最终谈判结果,将决定未来很长一个阶段英美关系的发展。英国《独立报》最新的民调显示,虽然约七成的英国人不希望特朗普连任,但更多人担心拜登上台后会令英美关系出现倒退。
英国广播公司分析称,拜登曾表态支持加征关税,又曾描绘对一些无法满足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承诺的国家加征费用的计划。他跟特朗普一样,提出要重振美国制造业,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力度“买美国货”。像加拿大和欧洲等被特朗普疏远的长期盟友和国际组织,大概可以预期拜登治下的美国会较少攻击它们,但某些紧张局面预计还要拉锯一段时间,当中英国的问题尤甚。拜登曾明言跟英国订立贸易协定并非当务之急,且要视乎脱欧对爱尔兰边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跨大西洋浪漫主义早已终结”
“跨大西洋浪漫主义早已终结。”德国汉堡国际政治学者哈拉尔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美国大选前后,欧洲国家对拜登当选总统后的跨大西洋关系存在理想化色彩。有人甚至觉得,拜登一当选,欧美之间的矛盾将随之而去,世界问题都可以在欧美联盟下解决,这种理想化思想会随着拜登上任而逐渐消失。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法国舆论也普遍认为,尽管拜登上台会使欧美关系回暖,但这并不等于跨大西洋关系会恢复如初。总部位于巴黎的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