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2022年10月24日,俄乌战局进展到第二百四十三天。从2月24日到10月24日,这场战争整整打了8个月。
笔者总结,战争打了8个月,打出了四大真相。
第一,美国不能战胜对手,更不能失去队友。
美国战略东移,转向亚太、印太。这是这几年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笔者一直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欧洲才是美国的根,是美国的战略重心,是美国真正的后院。自从二战结束国际关系新体系基本确立,自从有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面对俄罗斯、中国这样的战略对手,美国已无力取得一面倒的胜利,不战而胜更是不可能。但是,如果失去欧洲,就是美国不能承受之痛。
所以,从北约东扩,到极力反对北溪2号管道的铺设与运营,美国上述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害怕俄罗斯与欧洲的深度合作与捆绑,害怕失去欧洲。
等到北溪管道被暴力破坏,这种心态更加暴露无遗。
拜登政府正式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继续将中国定义为“唯一既有战略意图,又有不断增长的能力来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这也是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美国战略东移、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中国、围堵中国的依据。但是,将中国定义为唯一对手,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动用最大的资源和力量来打压、甚至压倒中国。同样是在这份报告中,拜登政府首次提出了“竞塑”概念,竞争塑造(Compete to shape)。笔者认为,这个概念是专门为中国创设的。既然美国认为中国有意图“重塑国际秩序(Reshape the international order)”,那么美国就接招了,大家在竞争中塑造新的国际秩序,看谁棋高一着。
第二,没有政治上的自主自立,欧洲的经济繁荣就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刺破、消减的泡沫。
根据俄罗斯塔斯社的报道,10月22日,希腊前财政部长亚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