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讨厌“极端主义”的特朗普
及其“代言人”
继两年前的大选之后,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中期选举再次迎来“没有结果的选举日”。
在外界最为关注的国会参众两院选举中,由于佐治亚州两党竞选人都无法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参议院的最终结果被拖入了12月6日的“加时赛”,但民主党已经凭借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胜利拿到了50个席位,提前守住了“参议院多数”。在众议院,共和党大概率可以获得多数席位,却也赢得极为艰难。
从整体看,这次美国中期选举并未出现此前部分人士预期的共和党“红色浪潮”,而民主党则超预期完成任务。11月9日,在多地计票工作还在进行时,美国总统拜登早早高调“庆功”。他在专门就中期选举发表讲话时称,这次中期选举的选举日“对民主而言,是美好的一天”。
面对着政府将要与国会形成“府会分治的跛脚状态”,拜登也向共和党伸出了“橄榄枝”:“无论选举结果最终如何,我都准备与共和党同事合作。”拜登表示,美国选民已明确表达,他们希望共和党人也准备好“与我合作”。
未能掀起“红色浪潮”
观察整个中期选举,两党对选举议题的关注一开始几乎完全“错位”,并未就某一核心议题为选民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而是选择以不同的议题划线,站在彼此的对立面。
由于在经济方面受挫,今年5月,“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再加上一系列校园枪击案出现,民主党终于找到此次中期选举的着力点,并借助“国会山骚乱事件”埋下的“暗线”,顺势推出“堕胎+民主+枪支管控”的竞选组合拳。此番竞选策略一度大放异彩,使得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实现某种程度的“逆转”。
但进入9月后,民主党遭遇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堕胎议题与民主议题的影响力局限性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民主党选择性忽视经济议题为总体战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随着10月经济再度低迷等国内新问题、新矛盾的涌现,民主党早先策略存在过时隐患,这也造成美国多家选举预测机构在选前不断调低民主党可以获得的席位数。
共和党在本次中期选举“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的策略获得一定成效,但缺乏“核心动力”是其未能掀起“红色浪潮”的原因之一。共和党的战略布局关键点在于经济,并且专注于下层普通民众感受,对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治理方案发起猛烈抨击。共和党还在教育、犯罪、毒品与边境安全等领域加强布局,以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提高相关议题热度。
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化被动为主动,冲淡民主党来势汹汹的民主议题攻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堕胎议题对共和党的损害。虽然追回部分在今年第二季度被民主党夺走的选举优势,但共和党始终难以突破自身局限,对重要的堕胎议题采取回避姿态,也未能发掘到能够给民主党致命一击的核心动力。
在众议院局势基本已定的情况下,为尽最大可能获得参议院更多席位,两党竞选策略虽然大部分时间在聚焦议题上高度错位,但最后阶段出现了殊途同归的状态,将“大战略”转为“小方案”,专注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稳定、福利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并且在摇摆州关键席位选举人这种“竞争焦点”上加大投入,将选举引入最终决战高潮。
从当前结果看,民主党较为成功地将这次选举定义为民主与前总统特朗普代表的极端主义之间的选择,调动了中间选民的积极性,导致特朗普在某些选区成为共和党的“负资产”。民主党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推向民主对立面,呼吁选民拒绝“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共和党人”,把中期选举从民众对拜登政府的全民公投转变为在不同理念和路线的两党之间做选择。经济议题当然重要,但竞选人本身的“质量”也重要,很多选民或许不喜欢民主党,但更讨厌“极端主义”的特朗普及其“代言人”。
打折扣的“特朗普效应”
抛开竞选议题本身,“特朗普效应”也成为本次中期选举的热门话题。特朗普输掉了2020年总统选举,但是身影却并未从美国政治中消失。无论是围绕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的调查,还是“海湖庄园搜查事件”的发酵,特朗普都成为关注焦点。特朗普还积极参与背书共和党竞选人活动,在党内初选中帮助多数人乘风破浪,却在两党决选阶段表现不佳。
本次中期选举不仅是对执政党的公投,也是对特朗普的民意测验。在中期选举过程中,共和党加大与特朗普的绑定,试图利用特朗普的政治能量强化选举优势。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中的“造王效应”帮助共和党通过保守势力扩大其在红州与战场州、摇摆州的有利地位,而“海湖庄园搜查事件”在共和党内产生一定的“聚旗效应”,也为共和党带来大量政治献金。一些人甚至认为,“红色浪潮”的核心就是“特朗普浪潮”。
特朗普在党内初选中强大的推举能力一度证明,他对共和党的掌控力强劲。根据美国媒体的统计,特朗普支持的竞选人(不包括在任)中约有82%赢得党内初选。但他支持的竞选人在决选中的表现不如其他共和党人甚至民主党人,这种情况将阻碍特朗普在政治上卷土重来。
在参议院,特朗普青睐的竞选人J.D.万斯和泰德
上一条:加仓超600亿元!揭秘“股神”巴菲特最新操作
下一条:“K宝”瓦利耶娃或被禁赛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