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将在白宫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这是俄乌冲突发生后,朔尔茨第一次到访白宫,也是朔尔茨就任德国总理后第二次访美。
“朔尔茨总理的访问,是巩固美国与北约盟友德国之间深厚友谊的机会。”白宫新闻发言人让-皮埃尔称两国领导人将商谈对乌援助行动以及一系列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上的长远合作。不过,已数次被美国“背后捅刀”的朔尔茨其实另有打算。去年8月,美国签署《通胀削减法案》,打着“扶持绿色制造业”的旗号,对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美国“盟友”设置贸易壁垒,并利用高额补贴吸引大量欧洲企业迁至美国,引起欧洲政界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副总理哈贝克等人先后赴美“讨说法”,却都不了了之。 有分析称,对朔尔茨而言,此次访美之行可谓“棘手”:美国想谈的,德国不想谈;德国想要的,美国不想给。朔尔茨怀着希望启程,恐怕还会失望而归。
一谈《通胀削减法案》,“美国至上”难对盟友让步
在欧洲经济衰退、通胀高企的背景之下,如何减轻今年1月正式生效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的伤害,将成为此次美德领导人会晤绕不开的话题。
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将为包括电动汽车行业在内的绿色产业投资和消费提供高额补贴,但前提之一是,电动汽车必须在北美组装。
去年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欧洲制造业饱受能源价格高涨和供应链断裂之苦。《通胀削减法案》生效后,欧洲企业纷纷上演“出欧洲记”。德国三大车企中,宝马宣布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生产电动车,大众也称将扩大在美国的产能。卢森堡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关闭了位于德国的两家工厂,将生产重心转向美国得克萨斯州。荷兰大型化工公司OCI也在收缩欧洲产能的同时,扩大了在美国的投资。
美国“掏空”欧洲制造业的举措,对追求利润的欧洲企业而言是利好,却惹怒了欧洲政坛。去年12月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时直言,《通胀削减法案》是“对欧洲工业构成巨大威胁的保护主义措施”,推行该法案是“损人利己”。今年2月,德国副总理哈贝克与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一同赴美,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就《通胀削减法案》进行“讨价还价”。同时,朔尔茨也公开表示,希望美国放弃那些“让欧洲企业与加拿大和墨西哥企业相比处于不利地位的规则”,给欧洲以美国自贸伙伴国的同等待遇。
“当前欧洲各国经济复苏乏力,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加剧。《通胀削减法案》实施后,为了维持利润,很多欧洲企业特别是德国企业赴美投资意愿上升,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产业面临被掏空的风险。从长远来看,该法案将进一步削弱德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加速经济下行趋势。”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钱峰2月28日接受中青报
上一条:美记者挑事“拜登为啥害怕中国”,白宫发言人这么说
下一条:美国Herald Net网站:穷人在美国两党斗争中被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