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校企“捆绑”产学研合作“科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科技   农业   三农   华南农业大学   农村

2023-08-16 02:11:52 

炎炎夏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亩智能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正翻滚着稻浪。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希文指导下,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示范队、“三去”华南农业大学“智慧丰收”团队正在利用水稻无人驾驶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

“我们建设无人农场的目的和初衷就是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时刻为农民着想,是新农民的使命和责任。” 罗希文到田间地头“办课”,引导更多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农村实践紧密结合。

今年暑假,华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走进社会实践课堂。 全校近5000名师生前往全国多地,深入企业、深入田野、深入田野,解决民生,学习服务乡村振兴知识,培养对农业的热爱,培养兴农能力。 华南农业大学师生用实际行动,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校企“捆绑”产学研合作

华南农大珠江学院__华南农大兽医学院

科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在“产房”体验母猪的人工助产和产后护理; 在“公猪站”研究公猪的习性,力争更好地开发优秀种公猪的生产潜力……今年暑假,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向希恩“温氏班”,在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生猪养殖场实习,体验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现代养猪”。 生活。

“通过实践经验,我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生产存在一定差距,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这也时刻提醒我回校后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科研水平。”能力。” 项希恩说道。

和向希恩一样,动物学院“温氏班”的60余名大二、大三学生也来到温氏课题组进行为期6周的暑期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刀真枪”练就技能,华南农业大学结合学校学习和小组生产需要,精心设计了实践内容。 学生实际参与生猪生产、牛生产、饲料生产等实践,通过实践训练加深专业认知,强化专业实践,掌握畜牧生产关键技术。

华南农大兽医学院_华南农大珠江学院_

“温氏班”由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集团联合创办,采用订单班模式,培养“能走下去、能留下来、能做好”的现代畜牧人才。 早在1992年,华南农业大学就与温氏集团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开展全面技术合作。 校企合作成立了广东省畜禽养殖产业集团、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科技公司中芯种业,将在2022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估值达100亿元。

在多年的探索中,双方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捆绑式合作关系。 不久前,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集团再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校企深度合作,为学生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飞翔轨道’。”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良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新农业科学”拔尖人才,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首批“永根科技站”落户田头

_华南农大兽医学院_华南农大珠江学院

专家“蹲下”,送服务上门

日前,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在西藏墨脱县挂牌。 在这里,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成立了“粤茶援藏”项目。 历时三年,在墨脱建立广东茶园,推广种植2500亩凤凰单丛茶,为“雪域江南”种下“金叶”。 团队还开展了墨脱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联合建立茶叶研究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为当地茶农提供技术指导。

“粤茶援藏”的成绩只是华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部署,暑假期间,华南农业学校在省内外设立首批58个“永根科技站”,努力连接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 “永根科技站”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模范”、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命名。 。

在贵州省毕节市,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所院长、教育部科技团成员谢清梅带队调研调查家禽和食品加工业。 他们在农业企业建设“永根科技站”,解决当地家禽遗传资源突出种质特征缺乏等问题。 校企联合项目研究将推动地方家禽新品种培育和养殖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果转化。

“华农首批‘永根科技站’分布在广东、云南、贵州、西藏等地,涵盖水稻、花卉、水产、果树等产业领域。” 谢清梅说,学校为每个科技站分配科研经费,每年有两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与农民、农业企业员工共享吃住、共享劳动,发现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生产,在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能够真正培养一批优秀学生。 有能力、能吃苦、肯奉献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亚红介绍,除了“永根科技站”,华南农业大学还建立了多个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和服务站。逐步构建“点、多线、密区、广域”的乡村振兴服务网络。

5000名师生奔赴国家“三下乡”

在实践中培养发展农业的能力

华南农大兽医学院__华南农大珠江学院

荔枝采后修剪、秋梢培育、水肥药精准施……近日,华南园艺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牵头的“火‘荔枝’乡村振兴推进组”农业大学来到广东省茂名市,深度参与高州天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荔枝龙眼示范基地白区下东镇种植户黄其斌果园的建设与管理.、高州市漕江镇华坑村水乡荔枝基地。

其中,下东镇是荔枝种植大镇,全镇种植荔枝面积8万多亩。 在荔枝种植示范基地,团队依靠专业技术对农户进行现场教学,传授荔枝树修剪、施肥、根苗培育等新技术。 团队还通过科学实验改进了喷洒农药的方法,改进了下东镇荔枝的种植技术,提高了荔枝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希望通过‘关注果农、为果农做事’,让果农看到加强荔枝管理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并给他们解决果园损失等问题的动力。管理落后、技术落后。茂名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团队成员、博士生詹慧玲说。

据介绍,该团队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陈厚斌指导。 本次暑期实践充分发挥师生专业优势,开展了荔枝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示范、品种选育、荔枝古树保护复壮、农业科普等活动。

“广大师生在暑期实践中深入学习、扎实研究、促发展,加强思想实践,用实际行动写出强农兴农的好文章。” 主线上,开展“亿元工程”突击队、进驻乡镇帮扶乡镇、“青马工程”“永根班”、教育帮扶等品牌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们走遍各地,用脚丈量祖国大地,书写社会课堂上最美的青春。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郭卓 陈鹏辰 连艳春 记者 刘盾)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