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月份,晶澳太阳能(002459.SZ)就投资6000万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设年产能2GW的组件工厂,计划今年四季度投产。 ]
中国光伏产品出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光伏企业再次瞄准全球化。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参加2023光伏产业供应链发展(宣城)论坛时获悉,光伏全球化趋势难以改变。 未来,光伏产业将从“中国制造、销全球”向“全球制造、销全球”发展转变。
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长高继凡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近200个国家,但过去中国制造是主体,占比80%左右。”未来,光伏产业将日益走向‘制造全球、销售全球’的趋势。”
“过去七八年,光伏企业到海外建厂应该有很多起起落落,但制造业也增强了全球竞争力和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制造业的全球布局行业,无论是光伏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必然趋势。” 高纪凡补充道。
今年以来,龙头企业纷纷宣布海外建厂。
5月底,TCL中环(002129.SZ)宣布与Vision Industries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拟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开展光伏晶硅片工厂项目。
早在1月份,晶澳太阳能(002459.SZ)就投资6000万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建设年产能2GW的组件工厂,计划今年四季度投产; 在美国设立工厂,并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5GW光伏组件工厂。 该项目计划于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底投入运营。
“受地缘政治影响,很多企业会想到在其他国家建厂。企业在加拿大、巴西、印尼建厂的初衷是基于当地市场准入的考虑,而泰国工厂主要是为了美国市场。” 光伏组件 阿特斯阳光电力(688472.SH)运营副总裁熊海波也在上述论坛上表示,海外建厂将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变化总是比计划的要大。
过去10年左右,阿特斯阳光电力已在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建厂。
“海外建厂最痛苦的就是供应链体系。” 熊海波认为,企业在海外建厂相对容易,但在当地建立供应链体系却很难。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成本的供应链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
多位业内人士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海外建厂需要人才储备、政策通融、供应链体系等多方面考虑。
这种全球布局较为明确的信号,从今年各光伏企业的业绩简报中也能窥见一斑。
在4月28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回应了投资者关注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光伏组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他认为,全球分散制造已经形成,并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隆基未来将积极适应这一趋势,满足各国和市场政策的需求。
通威(600438.SH)在今年4月业绩会上也披露,目前尚无明确的海外光伏投资项目,但正在积极研究当地政策。 “光伏产业出海不仅需要当地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土地、电力、人才、产业链相关配套设施等重要资源的共同支持。”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