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曾被315点名批评,如今外卖骗局又来了!(315饿了么)外卖真相纪录片,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8-23 10:13:46 

 

这几天,流传在网络的一则短视频,引了众怒。

某餐馆内,有客人质疑鸡蛋炒得太嫩,看起来满满的“科技狠活”。

店家也没避忌,直言这是进的“制品炒蛋”。

图源:天视消费者

制品炒鸡蛋,从包装袋里倒出来就是熟的。

用这种冷冻品取代鸡蛋,不但省下出餐时间,还能节约菜品本钱

视频一经网络流传,便骂声一片。

“我去饭店花了那么多钱,店家就用网上的制品糊弄人?”

“这配料表上的添加剂,比我高考写的作文还长。”

图源:天视消费者

预制菜的初志,本想走入寻常黎民家。

但如今,“阴差阳错”成了餐饮届的宠儿。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家庭餐桌终究是成了预制菜们抵达不了的远方。

但这走势,却让我隐隐心惊。

事实上,预制菜早就走进了餐馆,只是我们才刚刚感知。

“下单不到5分钟,就上菜了”,每次点菜都会感慨商家的效率。

曾经以为是餐馆提前备好了餐,到现在才知道后厨不外是热了热质料包就端上了桌。

更有商家,专开外卖店不做堂食。

一个电饭煲,一个微波炉,一个冷藏柜,就几乎是全部的厨具本钱了。

商家们会在网上低价购入各种口味的预制菜料包,或者从生产厂商直接拿货。

每天都提前解冻好,有顾客下单就盖到提前蒸好的饭上用微波炉加热。

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一单。

图源:第一视频

到了晚上,用不完的料包就再放回冰柜里重新冻上,也不延长下次使用。

这是,实打实的小本钱大利润。

何况,只要食物自己没过期、没变质,倒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商家不得售卖预制菜。

只是,花着现做的钱却买到热一热就能上桌的预制菜,消费者怎么会不喊冤?

年中,有对新人在选择喜宴时特意定了酒店最高规格的宴会套餐。

5988元,16道菜,却有七成都是预制菜品。

这对新人回抵家又仔细算了下,除了几盘海鲜和时蔬,其他菜品都是上网就能买到的预制菜。

这么大的酒店,蒸一下,摆个盘,就端上桌,性价比实在是太低。

辛苦筹办泰半个月,却换来好友的一句“这菜品,还不如回农村自己办呢。”

本是一桩圆满之喜,到头来却成了一场笑料。

不但是新人接受不了,网友们也义愤填膺。

事儿换了谁,心里都会平白笼罩上一层阴影。

江苏消保委曾做过一份调查,有七成受访者称根本不知道自己点餐吃的会是预制菜。

提前告知消费者,很难吗?

惹恼消费者的底线,所以就可以欺瞒吗?

有不少消费者在媒体发布的投票下,选择可以接受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制菜。

但至少,要货价相符吧。

可很多商家不但做不到,甚至这暴利买卖里藏着更大的食品宁静问题。

“我抢了优惠券,原价快70的鳗鱼饭现在不到30元就能吃了。一开始还觉得自己占了小自制。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优惠券的力度能有那么大了!”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的经历,本以为是占了大自制,却没成想遇到了外卖预制菜届的“真刺客”。

顾客刚拿得手,就觉得隐隐有股酸味。

可酱料太厚重,既看不清食物的颜色,又实在很难分辨口味、质量。

吃完饭的整个下午都在上吐下泻,直接得了肠胃感冒。

市场监督部分发布的抽检视频中,外卖店为了省事,各种预制菜存放在已经坏掉的冰箱中,地面容器全都脏乱不堪,还有苍蝇乱飞。

高温轰炸的三伏天,温度直逼蒸笼,食物本就容易变质,任再多的添加剂也于事无补。

所以说预制菜,真的能完全取代餐馆现炒的菜吗?

我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彼时,预制菜们瞄准不会做饭或者时间不宽裕人群的迫切需求,立志要走上黎民的餐桌。

尚处在蓝海的预制菜,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也有太多的空间等候被发展。

趣店,一个专攻金融服务的公司,瞄准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前景,一股脑儿就踏了进来。

“千万份酸菜鱼,一分钱一份直播开售。”

“每卖出一份,我们就要亏十几块钱。”

“猪肚鸡火锅19.9元、椰子鸡火锅19.9元、剁椒鱼头14.9元、水煮肉片4.9元、农家小炒肉4.9元……”

趣店的CEO罗敏在直播中狂掷上亿元补贴,19个小时就卖出了956万份预制菜。

根据新抖数据显示,当天的带货总成交额高达2.51亿。

无论是因为实打实的金钱补贴,还是预制菜真的被大众接受了,这个数据足以交卷。

可名气来了,质疑也随之来了。

事实证明,资本还是把预制菜的技术壁垒想得太简单了。

“预制菜保质期只有三天”,一直是趣店的“噱头”。

“三天”的潜台词——是食材新鲜;是仅仅添加少量或者几乎可以忽略的添加剂;是健康和营养。

后来,有媒体报道,趣店推出的预制菜,内外包装上表明的保质期根本不匹配。

宣传说是三天,到了内包装上却写着“半年”“一年”。

原来,并没有什么技术锁鲜,只是把冷冻的料包化冻后交予消费者。

图源:南方都市报

打了个宣传的“擦边球”,把消费者耍了。

好一个“品牌故事”,好一个“欺诈”行为。

消费者不吃,市场更是不容。

罗敏“三年时间开20万家门店”的豪言恍若昨日,转眼酿成了海上楼阁。

慢慢地,预制菜越来越多的弊病被人发现,也被人声讨。

某款梅菜扣肉的料理包,一袋的含盐量竟高达2.5克。

要知道根据膳食建议,每人每天地摄盐量不凌驾5克,这一袋就占了半成。

就连一些连锁商超推出的预制菜品,钠含量也高得惊人。

越咸越抗放的“妙招”,被商家们拿捏得炉火纯青。

不但高盐高钠,更是营养全无。

制品炒蛋的营养身分表里,每百克卵白质含量仅有7.7克。

而普通的家炒鸡蛋,百克卵白质含量能到达13克。

两厢对比,营养价值几乎折损过半。

何况,像绿叶菜这种新鲜蔬菜想要保鲜,难度又大,客单价还低,很少会有厂商生产。

类似玉米粒豌豆之类耐冷冻储存的蔬菜,却又缺乏富足的营养。

也许随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发展,终究会有更符合大众需求的那一款诞生。

而今,预制菜把那些仍旧有着迫切需求还不想“委身”预制菜的成人逼得,不是和小朋友“抢”小饭桌,就是集体“涌向”老年食堂。

图源:小红书博主

顿顿现做,荤素搭配,还少油少盐,这几乎是今世年轻人用餐福祉。

不但省时省事,还自制健康。

您瞧,预制菜想要拼过这些不停涌现的新模式,还真的需要再加把劲儿。

吃,这件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的很重要。

“川菜、湘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徽菜、鲁菜”,中国有八大菜系,讲究色香味俱全。

我国幅员辽阔,千里纵横的疆土之上孕育出差别的美味食材,也诞生了不少的美食做法。

关于美食,我们能拍出无数部纪录片。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一城一味》再到后来的《风味人间》,每一帧都是视觉的盛宴,味蕾的享受。

山野乡村的居民们会在凌晨3点半出发,就为了采摘到最新鲜的松茸;

查干湖冬捕的人们要顶着砭骨寒风开凿冰面,为了吃上一口鱼肉的鲜美。

蒸炒烹炸煮,氤氲的雾气里藏着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执念。

在汪曾祺老先生的笔下,鸭蛋、螺蛳都是最浓厚的乡愁。

美食,不但在于食,更在于人们赋予的情绪价值。

在自然的馈赠中,我们感谢食物所赋予的原始力量。

在油盐酱醋中,我们用五味调和来品味人生小满即万全的浪漫。

在觥筹交错中,我们推杯换盏用佳肴美酒连接起人与人的关系。

中华的美食种类之庞大,口味之多样,早已走出国门,被无数外国人赞叹。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分享自己打卡中国美食的视频。

图源:央视财经

“生在中国太幸福了,中国真是世界上最会吃的国家。”

在外国人一声声的赞叹中,我们对于中华美食的自豪感也到达了巅峰。

其实早在1984年,《中国青年报》评选最受欢迎的职业,厨师排在第三位。

图源:36氪

那个时候“油领”的身价比白领还高,直到后来“中央厨房”的模式流行起来。

厨师的手艺变得没那么重要,中华第一烹饪法“炒”也慢慢被蒸煮烹炸等更快捷、更统一的方式所替代。

然而,那些拼厨艺、讲品色的菜系之争真的要被统一调制的流程化出餐方式取代吗?

华夏文明传承千年的美食文化,难道都要酿成失去灵魂的统一口味吗?

去年,教育部正式引发了相关改革方案,将“做饭”等一系列动手实践纳入中小学生的课业中。

不但是在培养他们养活自己的能力,更是希望这一群“祖国的未来”不忘我们华夏的饮食之本。

“民以食为天”的古语,一直流淌在我们骨血中。

对于预制菜,我们愤怒的不止是商家的隐瞒,更是厌倦那些失去灵魂的统一口味。

我想我们真的无法接受,机器完全取代人手,那些属于华夏的味道消失的那一天。

让预制菜回归自己的定位,让有需要之人主动选择。

而非,稀里糊涂地席卷了餐饮界。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