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一所“位置不起眼、校名不起眼”的小型城市初中,但其综合评价却连续多年位居雨花区乃至长沙市前列。 五年来,家长满意度接近100%。 学校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特色、赢得声誉? 近日,记者来到学校探访。
让资源探索无限
走进学校,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精致”。 教学楼3栋、露天运动场1个、篮球架4个、200米塑胶跑道……但随着脚步移动,记者发现,学校虽小,但该有的都有。录音室、体育健身房、医务室、母婴室、“悦读”吧等功能室,学生上课、课间活动、就餐等也井然有序。
如何? 学校党总支书记周本辉向记者讲述了“秘诀”——深挖资源,成为时空管理的“高手”。
“学校占地只有20多亩,有限的空间是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该校后勤副校长李志民告诉记者,过去,学校因面积小,布局比较混乱,一个年级8个班可能比较分散。 在不同的教学楼里。
为此,学校参考“合理仓储”的方法,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实现了鲜明的功能划分。 “现在教学区、工作区、后勤区等区域划分明确,管理方便多了。” 李志民表示,学校不断加强校园建设,着力提高管理效率、打造精品特色。 记者还发现,学校甚至充分利用食堂旁边的一个小角落,整齐划出几块菜地作为劳动教育区,供学生种植各种蔬菜。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规模小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活动场地有限、就餐拥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巧妙地利用了时间这个关键因素。
阳光课间,小运动场不能同时容纳千余名学生。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初三在第二节课后安排了大休息,一、二年级在三节课后安排了大休息,三年级30分钟,一、二年级40分钟。” 周本辉说,额外的10分钟时间正好可以实现错开就餐时间,同时初一、二年级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更长。
学校除了整合校内资源外,还借用校外资源。 周本辉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学校的多媒体厅只能容纳240人左右。 当举办全校性的文化活动时,10个人可以跳舞占满整个舞台。 为此,学校会主动向附近剧院等地借用。 在活动厅里,孩子们绝不会因为空间有限而“受委屈”。
让教师的发展不受限制
目前,学校共有在职专任教师87人。 为减少教师因“局部面积小”而受到的发展限制,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内、对外的交流”。
“刚来学校的时候,我有点担心。” 学校的政治老师刘岩是两年前来到这里的。 考虑到学校不是很大,他不免担心自己的成长。 没想到,学校给了她一个“大惊喜”。 不仅有资深“大师”为她授课,学校还为新老师提供了很多成长平台。
据周本辉介绍,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学校形成了新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梯度、多层次的教师培养发展体系。 同时,学校还开展“蓝色工程”师徒结对仪式,为新教师安排教学名师。 师徒班开放互听,师傅指导徒弟在课堂上磨练、竞技。
1998年出生的杨铁耕,今年才25岁。 2020年他来到学校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三年后成为学校教研室副主任。 从“一张白纸”到现在成为副主任,杨铁耕认为,学校青研会活动对他帮助很大。
学校每月召开青年研讨会,校内外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坐在一起,分享好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点。
杨铁耕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 会上有老师问:“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变得很兴奋怎么办?” 资深老师会一步步传授他们的经验。 比如,教师首先要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尽量安抚学生的情绪,课后再充分沟通。 在这样不断的交流中,杨铁耕成长得很快。 多次参加省、市级教学竞赛并获得多项荣誉。
对于教师成长,学校始终坚持“走出去”,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课堂教学竞赛和观摩活动,展示教学风采;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和科研能力; 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让教师走进兄弟学校,拓宽教育视野等。
据统计,学校现有市级优秀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14人,九至级优秀班主任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5人。
让孩子的成长无极限
今年11月15日下午,学校传来好消息。 长沙市中小学篮球比赛初中女子组比赛已落下帷幕,学校女篮获得第三名。 这并不是该校女篮第一次取得好成绩。 2019年至2023年,学校连续五年获得长沙市女篮比赛初中组第三名。
该校体育老师、女篮教练邝英告诉记者,有些学生没有打篮球的基础,但学校发现了她们的“闪光点”,并逐步培养起来。
“学校的学生不多,这有助于我们发现每个孩子的潜力。” 周本辉表示,学校坚持“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教育理念,走特色内涵发展道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学校以课程为基础,利用课余服务时间,每周根据专业和个性发展开设40多门校本拓展选修课,包括女篮、电声乐队、舞蹈、编程等; 有基于兴趣的读者和创意课程。 工艺品、书法等; 有基于学科扩展和应用的迷人数学世界,有趣的英文配音等。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了解’学生,发掘每个孩子的兴趣。我们还会定期举办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各种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蓬勃发展。” 该校教务主任周亚告诉记者。
学校电声乐队的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一年级学生报到的时候,学校的音乐老师Gin Kana想组建一个电声俱乐部,招募一些学过电吉他、电子键盘等乐器的学生。 没想到,很多学吉他、鼓、笛子的孩子都主动来了。 。
对于这样一个“大杂烩”的社团,学校不仅提供设备和场地,每周五晚上还从校外请来专业乐队老师来学校给学生授课,为他们提供了很多“表演”的机会。
这两年,电声俱乐部给了银钥匙一个很大的惊喜。 多人在长沙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三个独立”比赛中获奖。 “孩子们可以在团队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可能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尹尖尖说道。
“特色教育,品质初中”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 周本辉说,学校虽然不大,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为在这里学习、生活过而感到自豪。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于星记者杨曦野)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