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印度教民族主义巩固,国名改动议程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印度   主义   更改   民族   改名

2023-09-24 07:11:06 

经济日报 | 作者 施普豪

最近,印度更名引起了很多兴奋。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印方出席会议时使用“巴拉特”牌而非“印度”牌,印度政府就莫迪赴印尼出席东盟峰会发表公报。 ,也称他为“巴拉特”总理,而不是“印度”总理。

印度经济主力__印度经济2020

印度媒体也没闲着,争相报道莫迪政府在18日开幕的印度议会特别会议上正式提出更改国名的决议,并表示,“更改国名是这是莫迪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的一项改革,而且动力强劲。政策连贯性是莫迪政府追求非殖民化和印度教化最重要的部分。 同时,不少社论文章指出,印度提出更改国名的议程,表明印度教民族主义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_印度经济2020_印度经济主力

“巴拉特”到底是什么? 莫迪政府为何执着于将国名“印度”改为“巴拉特”?

事实上,印度的名称自古以来已经多次变更。 印度一词源自印度河的梵文名称Sindhu,指的是印度河及其流域的大片陆地。 此词在我国唐代被译为“身毒”,也可译为人们更为熟悉的“天毒”。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不同的民族来到了这片土地,并演化出了Sindhu这个词的不同变体。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对印度这个词的理解逐渐分化。

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来到这里。 由于波斯人的发音习惯,很多人很难发S音,所以把Sindhu改为Hindu,进而衍生出Hind和Hindustan这两个词。 后者的意思是“印度教场所”。 一直流传至今,印度最大的媒体之一《印度斯坦时报》使用了这个词。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随后向印度进军。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印度开始为西方所了解。 后来,为了适应希腊语的发音习惯,Sindhu一词变成了Indu和Indo,这也是英语中India一词的词源。

印度经济主力_印度经济2020_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这个词对许多印度人来说是“异国情调”的原因。 特别是在现代,印度的各种名字被该国不同群体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它们背后的象征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印度国名之争也日趋激烈。

那么,“巴拉特”从何而来?

其实它还有一个更熟悉的翻译——“Bharata”。

_印度经济2020_印度经济主力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位传奇国王,名叫婆罗多。 他的巴拉特王国在印度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经过仔细研究,“婆罗多”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吠陀经(意为知识,印度最古老的文学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形式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经典——印度最古老的古代文献之一诗集《梨俱吠陀》。 在《梨俱吠陀》中,婆罗多是一个信仰印度教的古老部落。 其他历史学家也证实,巴拉特可能是恒河流域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最早名称。

综上所述,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看来,“Bharat”,即“巴拉特”,显然比“印度”更适合作为国名。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从古代神话和史诗文献中追溯“印度正统”,更倾向于将“巴拉特”定义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古印度名字。 因此,在他们眼中,将国家更名为“巴拉特”对于恢复古印度的辉煌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有人同意,自然也有人质疑。

印度经济2020_印度经济主力_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学者指出,古代典籍和文献中提到的“巴拉特”更接近于“特定社会秩序的文化空间”,而不是“明确的地理空间”。 历史学者给出的依据是,直到19世纪中后期,东方学学者和殖民教育体系的传播和巩固,加上印度教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建构,才逐渐导致了“东方学”的等式。 “Bharat”与印度。 换句话说,虽然“巴拉特”这个名字看上去比“印度”更有“古印度特征”,但事实上,这种特征的“历史”并不长。 从“资历”上来说,仍然是“印度”这个名字,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更多人出于现实政治考虑,不同意更改国名。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民族冲突长期存在,这使得印度的直接民主始终举步维艰。 印度有学者明确表示,上述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印度面临分裂风险。 如果宗教、历史、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再次加深,分裂的风险将继续上升。

与此同时,莫迪政府提出将“印度”改为“巴拉特”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淡化甚至抹杀印度的殖民历史。 然而,无论过去有多么痛苦,殖民历史都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值得铭记、反思,如何拨开浑浊、弘扬清明,值得我们借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屈辱的过去都要全盘否定。 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多年来,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一直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为基础,实施的许多政策都与强化人民的民族认同有关。 这次更改国家名称的提议只是其中之一。

早在今年3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就收到了印度人民党高级领导人的请愿书,希望重新命名印度所有城市和历史名胜。 请愿书认为,目前的大多数名字都来自几个世纪前的“野蛮的外国侵略者”。 最终,印度最高法院以违宪为由驳回了请愿书,并表示这样做只会加剧国内各方矛盾,让本来就世俗化的印度不再和谐。 也就是说,印度人民党早就渴望“改名”,但这一次却直接策划了一场大戏。

事实上,莫迪和印度人民党也面临着选择。 在已经高度世俗化的印度,执政党该如何宣扬自己的印度教民族主义? 凝聚国内民众的向心力无疑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说,凝聚人心,关系国家命运。 从这一点来看,莫迪政府的大方向是合理的。 但如果单纯通过更名和宣传,一定会增加民众对国家的集体认同吗? 如何处理不同族群在此事上的不同看法? 执政党在努力贯彻自己的治国理念的同时,也不得不担心自己的支持率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使得目前上述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如何推进民族主义,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成为莫迪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

无论莫迪政府最终能否在国家议会层面正式推动国家更名,“印度”与“巴拉特”之争反映出印度国内日益浓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 虽然现在还很难说改名能否成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印度未来肯定会不一样。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