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年多调整的医药板块,近期已出现复苏迹象。 减肥药、CRO概念、辅助生殖、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轮番上阵。 机构对医学的关注不断增加。 近日,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龄化、消费升级、技术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前医药板块最大的投资逻辑是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安全边际较高。 我们看好医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看好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受益于创新升级的CXO、科研服务、创新药物。
理性对待机遇和挑战
从市场热点来看,减肥药概念自今年9月以来一直活跃。 无论是国外两大制药巨头,还是国内相关医药研发企业,都掀起了一股减肥药旋风。 公告显示,部分药企已收到减肥药巨头巨额原料订单。 从全球市场空间来看,德邦证券预计,2030年GLP-1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其中,2型糖尿病药物市场约占美国350亿至400亿美元,减肥药市场约占500亿美元至550亿美元。
基于“健康”和“美丽”的需求,郝淼认为,减肥药的需求巨大,无论是国外医药巨头、国内多家药企推动的管线,还是产业链上的CXO公司等预计所有人都会受益。 GLP-1药物对于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着巨大的市场。 此类创新药物的全球销量超出预期,显示了新一代减肥药物的广阔市场潜力。 经初步测算,GLP-1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250亿元,GLP-1药物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市场空间将超过200亿元。
面对减肥药的热潮,郝淼也提醒投资者理性对待。 毕竟,创新意味着变革,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 尤其是减肥药,需要面临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产品研发和上市进度不达预期、政策变化等风险。
有好转迹象
谈及近期医药板块复苏背后的逻辑,郝淼表示,医药板块处于估值、业绩、政策、机构配置的多重底部。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医药板块估值已达到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目前的性价比也比较突出。 这是目前医药板块最大的投资逻辑。
当前真正影响行业发展繁荣的驱动因素或许已经出现改善迹象。 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和持有量均处于历史底部。 截至11月3日,中证医药健康指数TTM市盈率为28.08倍,处于近十年来的10.96%百分位。
从基金持仓比例来看,2023年第二季度,申万生物药业公募持股占比为12.0%,较一季度增加10BP; 2023年第二季度,医药行业加码率为4.3%,较一季度环比增长30BP。 公募基金重仓比例持续提升,配置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近期医药板块的反弹是否会出现逆转,郝淼坦言,短期市场具有随机性,难以预测。 总体而言,重建投资信心需要一段时间,市场复苏不可能一蹴而就。 现阶段医药板块是否会出现逆转还有待观察。 在存量博弈的环境下,板块内的震荡和分化仍然不可避免。 由于市场的惯性,市场可能会受到折磨,但此时需要的是耐心和信心。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医药行业仍有望保持8%-10%的年复合增长率,部分细分领域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这对投资者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力量。
“从长远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认为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领域需求端非常稳定,增长非常确定,供给端则由不断的技术迭代和突破驱动。” 郝淼表示,在投资方面,他更看好一些大行业中增速高、增速高的细分领域,比如医疗服务、创新药等。 、CXO、科研服务等
创新药领域看点多多
从医药子行业来看,分化日益明显。 其中,创新药板块收入端继续高增长,但与院内诊疗关系较多的医疗器械、化学制剂等板块增速环比下滑。
郝淼表示,创新药板块仍然是一条坡长、积雪厚的赛道。 他看好中国创新药产业前景。 优质创新药企业目前具有显着的投资价值。 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有望受益于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增长空间较大。 同时我们也看好服务于创新药研发的产业链,如研发生产外包、科研服务等细分领域。 估值方面,创新药板块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也处于估值区间的底部。 截至11月3日,Wind创新药指数TTM市盈率为30.98倍,处于近十年16.32%百分位。
岁末将至,郝淼认为,创新药领域大有可为。 ESMO、ASH等行业会议陆续召开,2023年创新药谈判已启动。 同时,国际化的进展也值得期待。 国家医保局先后发布《药品合同续签谈判规则》《药品非独家招标规则》等多项文件,在医保谈判细节上为创新药提供多方位支持。
从需求端看,目前创新药销售额约占中国医药市场的10%,增长空间巨大;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在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以及国家丰富的国内临床研究资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国产创新药产品推出。 政策层面,创新药物、生物技术产业被明确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医保缴费等支持政策不断出台。 创新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总体而言,郝淼预计,随着美联储加息的结束,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有望回暖,为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医药行业或将迎来政策、业绩、估值三重底+向上创新周期。 此时或许是入市的较好时机。
在大产业逻辑中寻找优质企业
回顾近两年,医药板块整体处于震荡下行通道,这在重压下极大考验了投资信心。 而且医药行业包罗万象,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子行业,包括偏向制造型的医疗器械、偏向科技型的创新药、偏向消费型的眼科、医美等。以原料药和中药为主导,周期性较强。 这也相应提高了医药投资的门槛。 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需要行业视野、国际视野。
作为业内少有的产学研兼备的“医学人”,郝淼拥有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他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习生物医学,博士期间还在美国医学院工作了一年。 半访问学者的身份让他对海外科研前沿以及中美市场的差异有了更加独特的认识。 同时,郝淼还曾在一家证券公司担任卖方研究员,他更清楚卖方和买方视角的差异。 进入公募领域后,在开始担任公募产品基金经理之前,郝淼还拥有3年的专户投资经验,对绝对收益投资者的视角和交易行为更加了解。
这些背景也让郝淼的视角更加全面,投资框架更加完整。 它更喜欢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基金投资组合。 从上到下,首先选择景气度上升、成长空间大的细分赛道,然后从下到上在其中选择优质公司。 “被筛选出来后,我们会继续跟踪研究,看看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发展情况与我们最初构建投资组合时是否一致,是否发生了变化,基本面是否出现恶化。”
郝淼曾表示,他的选股方法是寻找大产业逻辑领域的优质公司,投资组合管理方法是“守正、守惊喜”。 “守正”是指以一些稳定长期景气的优质公司作为投资组合的基石,并占主要比例; “出奇”是指通过深入研究,抓住医药细分行业转型中高弹性的机会,对市场了解较差的企业占据一小部分位置,以捕捉带来的灵活收益。按阶段性行业的向上逻辑。
在郝淼看来,超额收益的本质来自于认知差异。 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接近真相。 为此,郝淼带领的嘉实健康团队致力于打造针对细分赛道行业的全方位专家医药投研体系。 团队内部分工比较细致,研究力量会集中在最有前景的方向上,实现研究更深层次、更透明。 目前,嘉实健康团队装备较为完善,拥有多名专业从事医药健康行业不同领域的人员。 分工明确,覆盖医药行业上下游赛道。
目前的位置,在医学相对垫底的领域,郝淼认为频繁的定时可能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看好医药板块,相信医药的长期价值,在底部区域不断收集筹码,低价批量买入,重点长期布局,或许是更好的方法。 鉴于医药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专业技术门槛较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借助公募基金专业投研团队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入市或许更划算。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