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雯雯)一辆烤鸭车,柜子顶部挂着8盏“保鲜灯”; 一个海鲜摊位,有6盏“鲜灯”; 一家超市的肉类区有 21 盏灯。 一盏“鲜灯”……在“鲜灯”的照射下,肉质鲜嫩,海鲜鲜亮,卤品诱人。 这种专门用来照明生鲜农产品的灯具被形象地称为“生鲜灯”。
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12月正式实施2023年1月1日,增加对销售场所照明等设施安装和使用的要求,明确禁用“生鲜灯”。 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办法》实施前设定了5个月的过渡期,这既是规范市场行为的过渡期,也是完善监督管理的准备期。
8月初,在《办法》过渡期间,记者走访福建省福州市农贸市场和超市发现,“生鲜灯”在肉类、生鲜食品领域广泛使用,让不少消费者感觉很难看到食物的“真面目”。
大量使用肉类销售点已成为常态
“这里的肉摊都是红灯,根本看不出肉新鲜不新鲜。” 福州消费者刘阿姨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投诉。 8月3日,记者前往刘阿姨提到的福州北后路菜市场进行调查。 已经是早上9:00了,不少肉摊还亮着“鲜灯”,散发着肉红色的光晕。 记者检查了7家猪肉摊位和猪肉店,全部都在使用“保鲜灯”。
记者随后走访了福州市中心的一些农贸市场、超市、路边小店发现,肉制品销售点使用“生鲜灯”已成为常态。 一家自称最好的牛肉店里,店里宣称“土牛、土羊、土鸡”、“哦注射水,哦瘦肉精假一赔十”。 记者看到,店内大大小小的6盏“鲜灯”,照亮了挂在倒刺上的牛羊肉。 倒刺下方设有肉柜,柜台上方安装了一排排“保鲜灯”,将柜台内的肉照得格外鲜嫩红润。 在紧邻北后路的北大路上,一家卖冰鲜肉的闽北乡村土特产店,居然用了两盏“保鲜灯”。
闽牛肉店使用了6个“保鲜灯”。张文/摄
闽北农村当地特产店用2盏“鲜灯”卖冰鲜肉。张文/摄
记者调查发现,生鲜超市、农贸市场使用“生鲜灯”十分普遍,而且不仅限于生鲜肉制品,海鲜、蔬菜摊位也使用“生鲜灯”。 有消费者发现,食用农产品买来时看上去很新鲜,但买回家后肉质、色泽却大打折扣。 记者对比发现,带有“鲜灯”的食用农产品,颜色确实鲜艳很多。
记者又查看了位于福州北大路的3家卤汁店,看到一些卤汁店也在使用“保鲜灯”。 百草卤食店内有一辆柜式卤品推车,柜内有2盏“鲜灯”。 北大路香香卤总店使用了6盏“鲜灯”。 在连锁品牌绝味鸭脖里,柜台顶上有一排排“鲜灯”,上面摆放着红烧鸡翅等卤品。 记者走访了几家绝味鸭脖店,看到的都是排排式的“鲜灯”。 记者随后查看了晋安区新店镇、台江区上下行附近的多家熟食店,均使用“鲜灯”,色调普遍为肉红色。
北大路香香卤总店使用了6盏“鲜灯”。张文/摄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不同种类的食品使用不同颜色的“保鲜灯”。 例如,海鲜、活鱼区将采用蓝色“鲜灯”; 冰鲜黄鱼会用黄色的“鲜灯”; 中国的蔬菜摊位将使用绿色“保鲜灯”。 由于一些超市、商店大量使用“生鲜灯”,会造成红、黄、绿等感官现象。
菜银汇猪肉专卖店福州古溪路分店不仅用了几盏“保鲜灯”,还用8张红纸标明了肉的价格。 远远望去,那家小肉店看上去是红色的。 一秀民生店有两个肉摊。 一个尤溪本地猪肉摊虽小,但上面挂着七盏“鲜灯”,另一个闽清本地土牛肉摊上挂着几盏“鲜灯”。 霞浦靖港海鲜店的冰鲜海鱼面积不大,使用了6个“保鲜灯”。
菜银汇猪肉专卖店远远望去一片红。张文/摄
在永辉超市福州国棉店,肉品区安装了一排红色“生鲜灯”。 记者详细清点,居然有21盏灯。 距离超市肉类区不远,有一辆“北京烤鸭”柜式手推车。 手推车的柜台不大,上面安装了8盏“保鲜灯”。 在永辉超市福州景大路店,记者看到,肉品区还安装了10多盏红色调的“生鲜灯”,销售鸡腿、鸡肉的展示柜上方还安装了4个“生鲜灯”。脚。
永辉超市福州国棉店肉类区使用了21盏“生鲜灯”。张文/摄
企业态度各异
虽然市场上使用“保鲜灯具”已蔚然成风,但各个经营者对于这种灯具的态度却各有不同。
北后路边的一个牛羊肉摊。 虽然是大白天,周围也没有遮蔽物,但摊主还是拿了一根电线过来,在摊位上方挂了一盏“保鲜灯”。 记者问:“你们这里白天怎么还用电灯?” 摊主说大家都是这样。
在福安市白云山的一个肉摊上,记者注意到,肉摊上已经有两盏日光灯,但上面还挂着两盏红色的“保鲜灯”。 摊主告诉记者,这里的肉摊都挂着“鲜灯”,整天亮着,就是为了让肉变得“漂亮”。 她用的“新鲜灯”功率不高,只有50W。 有些肉摊使用100W至200W的灯具。 功率越高,灯越亮。
福州古溪路诸葛鲜肉土猪专卖店使用了6盏“鲜灯”,店主也坦言,有了“鲜灯”,肉色会更好看。
诸葛鲜肉土猪专卖店使用6盏“鲜灯”。张文/摄
上述百草卤菜店老板告诉记者,这些“鲜灯”是他们第一次购买卤制品柜时就配上柜子的。 连锁品牌绝味鸭脖店的服务员也告诉记者,灯具都是统一配置的。
上述永辉超市福州国棉店肉类区的服务员告诉记者,这些“保鲜灯”从店里新装修时就安装了,已经有好几年了。 永辉超市福州景大路店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这些“生鲜灯”是不久前安装的。
在福州青城农贸市场,记者看到肉品区安装了10多盏红色“生鲜灯”。 一位肉摊老板告诉记者,用什么灯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这些灯是市场管理人员统一安装的,从他开始租摊位的时候就一直在那里。 市场经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了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使用“新鲜农产品”有了新规定。灯”,但如何处理这些灯还得上级通知。 。
也有一些经营者反对使用“保鲜灯”。 京福林北京烤鸭铜板专卖店店主表示,他们的烤鸭柜采用的是普通灯泡,反映了烤鸭的本色。 如果采用“鲜光”,可能会导致顾客对产品产生怀疑,影响“重复”消费。 福州景大路农贸市场的一家鸡鸭店使用的是普通的白炽灯。 店主表示,她坚决不再使用“新鲜灯具”。 虽然这些灯会让肉看起来更好,但顾客在购买后可能会感到被欺骗。 ,下次我不会来了。 青城路一家卤味店的老板表示,“鲜灯”太刺眼,而且效果其实不太好。 更何况,他们是和老客户做生意,所以没有必要做更多的事情。
此外,记者还检查了福州市的一些非肉类综合食品店,发现大部分使用的是节能灯,亮度不是很亮。 大多数店主声称这样可以省电。
是时候积极宣传和落实新规定了
显然,“保鲜灯”的使用明显改变了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特性,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的感官认知很容易被误导。
7月28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取缔生鲜灯!告别菜市场“美容神器”》表示,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办法》将解决误导问题消费者群众举报的“鲜灯”,明确销售新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正宗食用农产品,造成色泽等感官特性明显变化的照明设备误导消费者。
福建省消委会认为,监管部门禁止使用“保鲜灯”误导消费者的做法是正确的。 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监管部门新规明确禁止此类行为,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
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办法》出台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要求落实好新规定,同时做好宣传工作。 届时,消费者如发现商家有违规行为,可以进行投诉。
为确保新规落实,厦门各区市场监管局近期开展了相关检查。 在厦门市集美区,执法人员全面排查农贸市场、超市“生鲜灯”情况以及登记、记账情况,摸清底线。 加大宣传力度,将《办法》分发给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主体负责人,同时对使用“生鲜灯”的商户进行法制宣传,让经营者认识到使用“生鲜灯” “是非法的。 鼓励商家自觉更换普通灯饰,逐步抛弃这种产品“美容神器”。 在同安区,执法人员印制发放宣传资料,深入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重点场所开展普法宣传。 例如,在城西市场的一个肉摊上,执法人员发现摊主使用了“保鲜灯”。 在红白灯珠的照耀下,摊上的鲜肉显得格外红润嫩嫩。 颜色瞬间下降了很多。 菜摊上,淡蓝色的“保鲜灯”将蔬菜照得格外新鲜。 执法人员现场向这些摊主发放宣传资料,向经营者宣传新规定,劝说经营者自查自纠。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