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微商网 来源:微商网
2023-09-13 08:50:43
上汽乘用车近年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其最新研发的混动技术已率先在荣威550PLUG-IN上乐成搭载。和丰田普锐斯为代表的传统插电式混动技术相比,荣威550PLUG-IN接纳的是三核动力,而且该技术带来的燃油经济性体现也更加优异,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2.3L,远低于丰田普锐斯。别的,该车起售价格为24.88万元,可享受凌驾7万元的补贴,性价比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明显优势。下面网通社就来为您详细介绍这款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版车型。
荣威550PLUG-IN的众多核心技术均由上汽自主研发,而这套Green-motion三核混动引擎组,由一台1.5L汽油发动机、启动和发电一体机和一台牵引电机构成。该混动系统可自动根据行驶状态来判断三个动力源输出,以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上取得平衡,最大综合输出功率为147kw,最大扭矩可达587Nm。
荣威550 PLUG-IN的前脸与汽油版550并无太大差异,飞翔式的进气格栅、刀锋式前大灯并配有LED日间行车灯,以及流畅的车身线条,布满了韧性。细节的变革在于,前大灯下方进行了锐化,把圆润的造型变得更为棱角分明,而且也与上进气格栅相辅相成。
荣威550PLUG-IN侧面流线则十分平缓,腰线设计得较低,彰显其稳重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荣威550PLUG-IN侧身大量使用镀铬饰条,因此其侧面整体质感得到提升。别的,该车接纳的是16寸铝合金轮毂。
尽管前脸造型与汽油版550保持一致,但从尾部来看,荣威550PLUG-IN的“HYBRID”logo,突出了其混动车型的身份,该车共有伯爵黑、约克红、骑士银、温莎白以及天际蓝五种颜色可供选择。也许细心的您会发现,荣威550PLUG-IN白色车身的顶部是黑色的,这是因为我们此次试驾的是旗舰版车型,而黑色车顶只在旗舰版车型中与约克红、温莎白、海天蓝相搭配。
进入到荣威550PLUG-IN的内部,首先给人的感觉是简约而朴素,整体结构非常注重实用性,各个功能操纵按键很直观就可发现,而且操纵起来很方便。米色和黑色的颜色搭配,接纳真皮材质的方向盘和座椅,使得该车整体质感提升了一个较大的条理。
荣威550PLUG-IN的中控台采用的是传统的对称式设计,大量面积被两侧空调出风口所占据,因此该车的空调效果体现较为可观。空调出风口下方是,各功能操纵按钮,其中底色为绿色的HYBRID按键十分醒目。
当按下HYBRID按键后,触摸屏立即显示混合动力状态,电池工作以及充电情况一览无余。根据动力的差别分配,电池的输出和电量的回收共有五种模式,分别是能量回收、怠速充电、纯电动驱动、并联驱动以及串联驱动。另外,中控台触摸屏主页步伐与一般只能手机类似,连续按几秒钟,该屏幕就会显示可拖动或可删除该项功能,非常简便,而且还保存了与手机相同的操纵习惯。
从荣威550 PLUG-IN的EDU智能电驱动单位提供的三种模式来看,E(经济)模式堪称上班族的最佳选择。当汽车行驶时速在60km/h以下时,仅由电池提供动力,在时速到达60km/h以上时,发动机就会自动接入,并提供动力。以此类推,在M模式下(即山地模式),该车的扭矩输出值将会到达三种模式的最高。
荣威550 PLUG-IN的乘坐空间,还有储物空间,体现都比力可观。当身高184cm的驾驶员坐进驾驶室内时,前排具有一个拳头的头部空间,把前排座椅调整到合适位置,后排头部空间也有一拳。另外,凭借2705mm的轴距所带来两拳的腿部空间,其乘坐空间有足够充裕,储物空间也能满足家庭日常需求。
荣威550 PLUG-IN在这几种模式下动力输出十分顺畅,凭借EDU智能电驱动单位的应用,这在很大的水平上减少了换挡过程中带来的顿挫感和打击感,从而提升了整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在操控性方面,荣威550 PLUG-IN的方向盘握感非常舒适,转向助力系统的调节反应很灵敏,回中力还算是比力迅速,但还有待提升。
荣威550 PLUG-IN接纳的是四轮独立悬挂,悬挂的整体感觉偏硬。在高速行驶时,这款车的前后悬挂匹配比力默契,并线时的支撑力足够,车身侧倾也比力小。不外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该车的悬挂和车身对于不平路面的信息过滤并不算到位,通报到座椅下和方向盘上的震动比力大。
荣威550 PLUG-IN的电池电量从零充到满电状态,仅需要6小时时间。据上汽荣威负责PLUG-IN项目的工程师介绍:与手机的使用习惯相类似,很多用户的操纵习惯,是在电池电量没有完全使用完的情况下继续充电,这就可能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周期,尽量等电池电量完全耗完后再继续充电。
别的,荣威550 PLUG-IN在后备箱夹层里面配备了家用式充电插头,该插头可以在家用电器插座上直接使用,对该车进行充电。由于尾部大量面积被电池占据,该车并未选择匹配备胎,而是选择快速补胎工具,可以对被刺破的轮胎进行临时修补和充气,这样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网通社 2014年4月2日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