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4-07-02 13:01:21
“肩挑油灯漫街游,炉中黎起烧悲啼。来人传送长平史,不吃豆腐难慰藉。”这说的正是白起豆腐。白起豆腐也称高平烧豆腐。高平的烧豆腐是最著名、最正宗的,是高平市传统豆腐制作技艺的典型代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受本地黎民的喜爱。2009年,白起豆腐制作技艺入选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平街头烧豆腐小摊“烧豆腐,热喀嚓。一块钱,两疙瘩。”高平的大街小巷传遍了这样的吆喝声。关于高平烧豆腐,本地有这样一段传说。据传,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军在长平地区对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将领赵括受其父赵奢影响,自幼熟读兵书,每每谈到排兵布阵、兵法谋略便滔滔不绝,有理有据。鉴于赵奢在战场上英勇神武,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赵国上至君王下到黎民都对其子赵括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子承父业,为赵国再创战功。
秦国崛起后,开启一统六国的计划。韩国是秦国进攻的对象之一,面对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韩国只能向其时唯一可与秦国对抗的赵国求助。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皆有损伤,赵军不敌秦军,全军覆灭。这一战中的秦军将领白起身经百战,无一败绩。白起之名,六国闻之胆怯。然而,赵国将领却是毫无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因此,当赵王启用赵括取代廉颇时,就已经注定了赵国的失败。
赵军落败后,有凌驾四十万的将士向秦军投降,但却被秦将白起在一日之内坑杀于长平地区的谷口村(也叫杀谷)。白起的过度暴虐激起了本地黎民的极度憎恨。长平黎民为了纪念被白起坑杀的赵国将士,便将豆腐当成白起肉,用火烤,用水煮,将豆腐渣当成白起的脑浆以蒜泥生姜调味后,与烧豆腐同食之,以泄心头恶恨。这种因恨而产生的美食被长平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并称为“白起豆腐”。因此,高平烧豆腐可谓历史悠久。
如今,高平市谷口村有一座庙院,因其外形貌似骷髅而取名为“骷髅庙”。“骷髅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座纪念战国时期将士亡灵的庙宇。高平烧豆腐做得最正宗的地方,正是谷口村,这里的每家每户都会做烧豆腐。
用于做豆腐的大豆是高平当地黄豆,豆腐做得好欠好直接关系到烧豆腐的口感。本地黎民会在前一天晚上将做豆腐所需的黄豆浸泡好,目的是让黄豆膨胀。第二天早起烧水时,将浸泡后的黄豆用石碾压碎,使之成为生豆浆,之后用纱布将生豆浆进行过滤处置惩罚,过滤后纱布上遗留的废渣——豆腐渣也不会扔掉。待生豆浆煮开时,再用卤水点制并将其倒进木制的豆腐模具中进行沉淀和压制。就这样,一块块白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豆腐备好后,就可以制作烧豆腐了,烤制烧豆腐时最好用炭火。将豆腐从模具中倒出来,并将其切成一寸厚、二寸见方的小块,把铁架放置于炭火上,将提前切好的白豆腐均匀地码在铁架上,就可以开始烤制了。在烤制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块豆腐进行翻面,直到豆腐块的两面均被炭火烤到焦黄。享用这种美食时,人们通常要搭配由姜蒜泥和豆腐渣混合而成的蘸头,或是先用白水将烧豆腐煮熟,后再配上蘸头,趁热蘸食。烧豆腐滑嫩可口、外焦里香,蘸头香气扑鼻,常令人垂涎三尺,此两者的搭配着实巧妙!
烤制白豆腐白起豆腐不但是黎民对赵军的纪念,更是本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俗话道:“好吃难做。”要想将白起豆腐做好,不但原质料极为讲究,配料的比例也十分严格。例如,点豆腐的酸菜浆、卤水的多少,火候以及蘸头的配料比例等,都不能有丝毫不对。
今年60岁的申宏才是白起豆腐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每天凌晨两三点钟,申宏才和妻子便起床开始制作烧豆腐。夫妇俩先将已经浸泡好的豆子磨细,再用开水烫、过筛、熬豆浆、点豆腐、压豆腐、切豆腐、烤豆腐等,十几道工序费时费力。这小小的白豆腐工序复杂,通常需要六七个小时才气完成,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做了。本地制作过豆腐的老人讲,烧豆腐太费功夫了,而且本钱高,利润低,这种不对等的付出与回报,是赚不到钱的,年轻人也不会将其作为在社会上谋生的一项技能。又因豆腐难以入味,一般人很难将其做得好吃,因此,豆腐也不再受年轻人的追捧。
烧豆腐制品然而,传统技艺总得传承下去,传统技艺也总会有人喜欢。申宏才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做豆腐情有独钟。从他爷爷申随来开始,再到父亲申年顺做豆腐起家,现在又传承到申宏才这一代,家族三代都以此谋生。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也越来越喜欢吃手工制作的豆腐,申宏才制作的烧豆腐名气也越来越大,小小的豆腐坊吸引了大批客人,高平市更是有多家饭店和申宏才合作,双方签订合同,申宏才将自己制作的烧豆腐每天定时定点配送到各个饭店,小小的豆腐坊竟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对此,申宏才说道:“我有信心一直把它做下去,让高平的烧豆腐在市场中永不间断。”
高平烧豆腐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同时高平人对烧豆腐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存在。期望在传承人的努力下,高平烧豆腐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图片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刘凤果
编校:白玉
网络:柳绣华
监审:张雅蓉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