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行业】进入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旋律之一就是“降价”。 许多玩家主动或被迫加入到这场跌幅空前的巨大“价格战”中。 如今半年过去了,这场“价格战”还在继续,对车市的影响也在继续。
2023中国汽车论坛期间,汽车之家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进行了深入对话,分析了价格战的核心逻辑,以及汽车市场在2023年的表现。上半年及未来趋势。 他表示:“降价的趋势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两三年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对于受价格战影响的中国汽车市场,他认为:“上半年的市场走势,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但有些方面还是超出了预期。” 总体来说,他认为上半年的形势还是不错的。 虽然年初出现了一些负增长,但都在预期之内。 经过几个月的修复,1-5月增幅约为11%。
“上半年应该会出现4%-5%左右的正增长,至少在批发销售方面是这样,好于预期。” 徐海东说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
价格战的核心逻辑
对于上半年掀起的“降价潮”,业内议论颇多。 有人认为是特斯拉1月份降价推动的,也有人认为与国六B标准实施前的库存清理有关。
在徐海东看来,这与特斯拉降价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3月份湖北强力补贴造成的。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去库存造成的。 考虑到国六B的实施,以及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销量不及预期,发起了这一波价格战。 最终,各家车企开始跟进。
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剧,购买力无法释放,对整个汽车生产供应链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价格战肯定没有赢家。”徐海东说。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价格战对大家都是一种伤害,也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一种伤害。”
他认为,合理的市场竞争必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车企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入。 而这些投资依赖于燃油车产品的盈利能力,进而投资于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 如果所有车企都选择降价,企业利润必然减少或者亏损增加,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存量竞争平稳,而新能源汽车渗透步伐加快。 每年新增两三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从何而来? 自然是从油车市场夺取的。 对于燃油车企业来说,除了推出更好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之外,降低价格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通过低价吸引想要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减缓新能源汽车渗透的步伐。 尤其是对于合资企业来说,燃油车时代的安逸日子即将结束。 而中国品牌则凭借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抢占了原有的市场。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在乘用车市场,中国品牌的份额已超过50%。
不过,中国品牌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仍然是传统车企,其次是新造车企业。 在新能源市场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合资车企想要保住市场,只能适当降价。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想要继续扩大电动汽车的优势,只能在价格上做出一些让步,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目前来看,除比亚迪、特斯拉等外,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处于亏损阶段。 尤其是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传统车企依然可以“供给”燃油车的利润,但只能想办法从外部筹集资金,坚持下去。
“如果燃油车价格不降,新能源车恐怕也不会降。但现在燃油车为了抢市场,已经进入降价通道,新能源车也只能跟风。” 徐海东解释道。
至于这场价格战会持续多久? 徐海东认为不会太久。 毕竟,两三年后,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扩张,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开始盈利或减少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它将进一步取代燃油汽车。 对于燃油车品牌来说,下一步是能否在新能源市场推出一些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来填补市场空缺,这也可能会阻止降价。
下半场比赛依然电气化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在存量时代,销量的快速增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想要享受市场红利,只有抢占市场才能获得。 这一时期市场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上述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 二是消费升级带来的额外购买和替换需求。
首先看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今年以来,混合动力市场迎来快速发展,销量增速远超纯电动汽车。 1-5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7.2%,而纯电动汽车仅为24.3%。
“混合动力最终会取代纯燃油,未来主要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更不用说氢燃料了)。在发展过程中,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至少是一半对一半。毕竟,有中国还有一些地方。考虑到电池寿命和冬季电池衰减,混合动力车仍然有很好的市场,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增程车。” 徐海东说道。
业界对于混合化也有很多讨论,很多人称之为过渡技术。 不过,在徐海东看来,这种说法并不严谨,现在也不好判断,这还需要根据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来判断。
长期以来,业内一直有一种声音,“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但徐海东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新能源本身还处于发展之中。 如果纯电动技术能够解决当前用户的焦虑,能够更好地解决续航和充电时间,那么对于混合动力市场来说将会是挤压。 压力。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电动汽车技术仍处于发展过程中。” 徐海东补充道。
此外,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还出现了另一个趋势,那就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增购、换购需求增加。 当近三年整体负增长时,豪华车销量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 其中,换机场景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汽车之家研究院统计,每年乘用车新车更换量已达6至700万辆,更换率约为30%,这意味着每3辆新车消耗中就有1辆来自于新车的更换。旧车。 置换市场潜力巨大。
“更新换代绝对是未来汽车增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车辆到期时,一些人会选择升级自己的豪华车。” 徐海东表示,“现在很多人都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换车的首选,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智能座舱都非常先进。而且,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80后、90后” 、00后,他们对网络、社交、产品功能的要求与1960、1970年代有很大不同。”
当然,他也表示,中国市场远未饱和,置换采购一定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新增采购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两大挑战
当今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考验着所有市场参与者。 今年的价格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事实上,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产业转型,车企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 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危机尚未完全解决。 进入2023年的中国汽车产业要应对新的挑战。 徐海东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首先,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他认为供给端不存在问题。 锂电池价格在下跌,芯片也有所缓和。 主要挑战在于消费端,即购买力问题。 “消费需求能否保持较好的增长是核心。” 徐海东说道。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目前我国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竞争较为激烈,出口量也快速增长,1-5月同比增长约80%。 他认为,今年整体出口量达到400万辆是没有问题的。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可能一些国外市场会提高警惕,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比如《降低通胀法案》来限制中国动力电池或者提高关税。 徐海东说:“我们真正担心的是这些,如果按照正常规则竞争,我们还能继续走现在的路,我们担心规则不被尊重,或者规则被滥用。”
但目前来看,车企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消费者的购买力。 2023年已经过半了,下半年会发生什么? 虽然很难预测,但总体来看,国家在不断出台政策,地方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刺激汽车消费。
“我们对全年的判断依然维持年初的预测,全年增速在3%左右。” 徐海东表示,“当然,乘用车应该有1%以上的增长,商用车是15%。”
对于新能源市场,徐海东非常有信心:“新能源汽车也保持了今年年初的判断,销量突破900万辆没有问题。” 今年1-5月,狭义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242.1万辆。 同比增长41.1%。 如果今年完成900万辆的话,增速基本保持在30%左右。
“按照往年的做法,未来几个月的增速会高于前几个季度,所以按照年初的预测,新能源的数量肯定没有问题。”车辆保有量突破900万辆。” 徐海东说道。 (文/汽车之家杨一春)
查看类似文章: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