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4-07-01 06:27:55
符仲华老师的文章“气血新论”近期在《现代中医临床》发表,作为一名西医想谈一谈对这篇文章的一些个人理解和体会。
我是一名纯粹的西医。医学院校五年,学的专业是麻醉学,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到临床实习,整个大学期间丝毫没有接触过中医,所以,对中医没有任何概念。工作之后,从事的是临床麻醉工作,虽然针刺麻醉来源于中医,但是在现阶段,麻醉药物和监护技术如此高端的现代手术室,针刺麻醉除了服务于科研之外,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自2011年从事疼痛科工作,学习浮针之后,才慢慢有机会接触中医。但深知中医之博大,语言之深奥,又加之自己文言文功底单薄,所以一直是个中医门外汉。
但对中医的好奇心倒是从没有衰减过。我一直很好奇,在使用浮针进行排他性治疗近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只是单纯地遵循着浮针的基础医学的理论,从来没有循经走穴,却乐成治愈了多种急慢性疼痛,甚至一些内科妇科的疑难杂症,而这大部门疾病均属于中医针灸的适应证范畴。很不可思议,我对中医一窍不通,却仅用一根小小的浮针就能治疗了中医针灸擅长的病症,如慢性胃炎、慢性顽固性便秘、痛经、失眠、面瘫、冷症等等,甚至在操纵上更宁静更便捷,而疗效上更快更明显。
几千年古老的传统中医,包罗各种针刺灸法、刺络拔罐、正骨推拿等,与现代浮针疗法在治疗同一适应证范围的疾病时,均有其相应的或多或少的疗效。那么无论各种疗法外貌的理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临床背后一定存有一个共通的途径,而这共通的途径恰恰应当是病痛的真相。那么,这共通的途径是什么,这大道至简的大道又是什么呢?我想,中西医之间应该是互通的,只是缺乏互通的桥梁。而符仲华老师的“气血新论”让我看到了这一桥梁的构架。
对中医来说,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中医学对机体生命观察的基本素材,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主要理论依据。“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气血盈亏关系着人体的盛衰。而且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医前辈运用这一理论基础,治病救人,承载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健康守护者。“气”和“血”是中医的两大基础,那么相同适应证下,浮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正如文章“气血新论”中所说,是肌肉组织和血液(血循环)。
肌肉组织的功能性病变是浮针理论的基础,这功能病变是指肌肉内出现了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也称为激痛点,简称MTrP),而MTrP主要是电生理的变革,并没有明显的可以从影像学上显示出来的器质性变革,因此,肌肉组织经常被中西医所忽视。当肌肉组织出现病变,直接影响到穿行于肌肉的血管内血液的运输和物质交换,从而引起临床上的各类病症。简单说,浮针的治疗作用就是消除了MTrP的活性,恢复了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从而恢复了血循环的正常功能。既然可以治疗同范畴的疾病,那么中医界的各类治疗方法之所以起效,也应当是通过消除MTrP的活性,恢复血循环的正常功能的机理而实现的。
气血的新理论,是通过浮针临床实践与基础医学的理论而产生的,可以说是把中医的一部门理论体系用现代基础医学的语言的一种表达,这样更能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中医。是中西医理论互通的桥梁。而这互通只是个手段,其目的则是促进中西医共同发展,进一步探索疾病的真相。
固然,无论是“气血理论”还是“肌血理论”,我想符老师这篇文章的最大意图应该不是去解释中医,他只是试着用更通俗浅显的语言实现中西医的互通,告诉各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要看到肌肉组织的重要性,并关注肌肉组织。因为,肌肉组织的功能性病变是临床很大一部门疾病的病理基础。这或许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