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欧阳晓红就像灵魂拷问者:财富如何循环流动? 它反映出的是,房地产周期失位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被寄予厚望的资本市场能否接盘? 投资者对此存在分歧。
不管你承认与否,任何投资或资产配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周期中的哪个点能够获得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不幸的是,近年来,即使是全球保守的投资养老基金也遭受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损失。 这是欧美央行大幅加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股票、债券、汇率三重死亡所致。 我们也不能幸免。 9月28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的2022年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1380.90亿元,投资收益率-5.07%。 此后,年均投资回报率为7.66%。
在投资领域,经济周期对资产的轨迹、估值和潜在回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经济已从过去的两位数高增长转向今天的低增长、高质量发展,表明我们正处于新旧周期交替阶段。 这种变化给财富分配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也许经济拐点已经到来。 8月份社会金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企稳复苏。 中国人民银行预计发达国家利率将维持高位; 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稳定复苏。 与二季度相比,近期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对三季度国内经济的判断由“内生动力尚不强劲”转变为“内生动力在增强”; 但央行在“复苏向好、动力增强”等挑战的基础上强调“需求”;货币政策基调从“做好跨周期调节”转变为二季度要“做好逆周期、跨周期调整”。
另一方面,放眼全球,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让大多数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面临各种问题……我们可能正在经历几十年来罕见的宏观环境。 中国经济出现问题也必然是世界经济出现问题,反之亦然,因为两者密切相关。
同时,国内和国际金融周期也有很大不同。 美国、加拿大储备收紧加息,中国人民银行降息降准; 全球市场陷入混乱。 9月27日,美元指数飙升至106.6,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至7.32; 全球资产定价的支柱——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6%。 利率正在“锚定”,风险资产定价预期也在摇摆。
从逻辑上讲,资产定价锚的波动会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厌恶情绪; 让投资者更加保守; 同时,也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甚至导致资产重新定价、资本流动、通胀压力加大、财富管理策略调整、信贷收缩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
相应地,中国的经济范式和政策逻辑也发生了变化。 一改以往的全球化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逐步转向双循环,国内经济呈现出以安全为重点的新发展格局。
此时,包括未来,投资者一定要保持充裕的流动性。 正如,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中,房地产、高收益理财等传统财富配置理念可能面临衰退、收入下降的风险。 这些变化促使国民财富配置回归储蓄。
招商银行2023年私人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278万亿元,2020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7%。 2021年仍将保持11%的两位数增长; 2022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增速将大幅放缓至3%。 随着消费和投资信心减弱,居民超额储蓄推动2020年至2022年现金和存款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 资本市场波动导致个人资产缩水; 投资性房地产政策持续收紧,居民购房信心进一步减弱。 复合增长率下降至3%。
当前,在新旧周期交替中,中国资本市场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在此期间,利好政策不断推出,但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制约,A股的“赚钱效应”尚未得到证实。 不过,自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各项政策密集出台,8月经济数据开始好转。 大量储蓄积累起来,可能会成为上涨的动力,包括近期上市公司回购大幅增加。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重拾信心吗?
在全球宏观变量对市场影响日益显着的当下,投资者或许需要结合“道与术”来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财富配置框架。
从“技术”角度来看,基于股票投资的痛点,长期高收益、短期高波动、资金赚钱投资者不赚钱、时间有成本。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无法消除波动,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自主选择。 如何在每个持有期的概率上获得应有的回报,更现实的考虑是每个基金的投资期限。 此外,还有多元化投资、投资者教育、谨慎使用杠杆等。
从“道”的角度出发,顺势而为。 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人口老龄化也相继来临; 在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需求下,硬技术将助推产业升级,比如新能源带动绿色低碳产业。 经济和人工智能创新也将成为新发展周期的关键驱动力。 因此,投资者需要构建跨越经济周期的持续配置策略,坚持长期主义,消除中短期资产价格波动。
既然周期不可避免,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我们不妨顺势而为,审慎布局,有长远的投资思路,选择合适的时机。 信心重燃之日,也是经济拐点与资本输出汇合之日,从而帮助财富配置经历周期。
现在送你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无需任何技巧~~~快来参加活动吧!
新浪声明:此消息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 新浪发表此文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