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乡哲西小学的小学生在练习芦笙舞。通讯员 周训超 摄
推动贵州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贵州重新认识、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新特点、新目标、新责任,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体系。 从职业教育发展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注重规模和硬件,第二阶段注重内涵和质量,第三阶段注重满足全民成长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级别和可选特性。 “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贵州职业教育十年来内涵式发展的定位,推动建立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国家战略。 具体来说,就是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助力“贵州实践”。
为贵州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机遇。 面对国际化引领发展的机遇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拉动的需求,贵州省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国际化。 例如,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州省首批实施教育“走出去”举措的高职院校之一,牵头成立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制定了10项专业培养标准和超过60门国际课程。 许多毕业生成为中老铁路等互联互通项目的技术骨干和技术专家。 国际学校自2011年开办以来,立足贵州省重点专业群——铁路机车运行与维修,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不断输出专业课程和教学标准,完善国际化“语言+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好国家级对外交流项目“澜湄国家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设立3个海外办学点,深入开展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等
“一带一路”倡议下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成就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关键取决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十年来,贵州职业教育以服务“一带一路”理念为指导,锐意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高质量、创新发展。 通过“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办精品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强技能”三大路径,持续深入推进贵州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道”教育倡议。 具体来说: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强化工程。 2019年起,贵州省将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环境优良、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办学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强化工程。 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扩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办学规模,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重点支持100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强基”工程。 市(州)政府应在同级举办1-2所中等职业学校,拟保留中等职业学校的县级政府应重点举办一所在校生规模不低于3000人的中等职业学校。 推动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全省和地方行业高度融合,多渠道促进中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并提高效率。
实施高职院校专项工程和“双高”工程。 持续组织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省级项目立项,强化已立项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指导、评估验收和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特色专业集约化发展重点建设一批省级优质高等职业学校。 高等学校和一批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和骨干专业群体,培育建设多所全国优秀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 重点支持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3-5所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支持15个左右高职院校实施贵州省“双高”计划。 打造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贵州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高质量发展。
推进培训和技术提升工程。 要恪守职业院校法定职责,实施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 着力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广泛开展面向学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职业培训。 鼓励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积极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乡村工匠、在岗工人等群体提供培训。 实施“贵州工匠”培养工程,培育培养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百亿级工业产业、服务业十大创新发展工程等领域“贵州工匠”人才。 每年培训培训人员达8万人次。 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惠及20万人。
二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资源布局。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再到本科生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善纵向衔接、横向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互联互通,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包括:
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弥补职业本科教育短板。 重点支撑“三大战略”,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应用、农、林、牧业。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鼓励省内优质普通本科院校试点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标准。 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加快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学分银行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基于能力标准的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通。能力证书,并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成长和拓展的渠道。
构建面向社会的技能教育网络。 一是加强普通学校通用技能教育。 加强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全省设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周”,开放全省优质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和配套资源,开展职业启蒙和研究体验不同领域的活动。 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选修课,在普通高校开展技能教育俱乐部巡展、竞赛等活动。 二是在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岗位技能教育。 引导国有企业向社会开放优质培训资源,建设中小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中心,举办一线员工职业技能竞赛。 三是鼓励社区积极实施技能教育惠民。 为社区提供在线生活技能学习资源,将数字技能融入社区活动,定期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和帮助。
优化职业教育学校布局。 持续推进和完善“一体两翼多节点”职业学校空间布局,以黔中经济区清镇职教城为核心发展主体,黔北经济合作区、碧水星能源富集区为两翼,黔东南、黔州以黔南、黔西南及部分县级职业学校为节点的“一体两翼、多节点”布局,整合资源,建设约50所高职院校、约140所中等职业学校。 继续建设贵州清镇职教城,把清镇职教城建设成为贵州职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和示范区,积极申报清镇职教城国家产教融合创新试验区。 职业教育城市院校每年培养输送大数据技术技能人才约5000人。
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 形成紧密结合行业、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 建成11个省级高水平公共实习实训平台、100个省级高水平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约10个紧密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 紧密结合贵州重点产业布局,建设200个高水平特色骨干专业(群)。
三是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重点支持路桥工程技术、汽车运行与维修、畜牧兽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4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体,发挥服务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贵州工业。 支持30个左右省级高素质专业群体高水平发展。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每所职业学校的专业(组)数量原则上稳定在3-5个。 各专业(组)将与至少一家大型企业对接,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一市(州)一专业”“一校一院”的专业品牌格局”。
建立教学质量诊断和改进体系。 全面推进全省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质量诊断和改革工作,引导高职院校普遍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文化“双引擎”机制。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探索实行教职员工“岗位制”管理,设置职业教育兼职教师专岗。 建立职业院校人员总数动态调整机制,实行职业院校人员总数管理。 采取技能培训、企业实践、互助兼职等方式,积极培养德艺双馨、教育培训的工匠精神,提高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与产业发展对接的能力和吸纳先进科技要素的动力加大国家优质师范院校从贵州职业院校招收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力度,利用高水平“双师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校企联合“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训基地、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成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东西部合作联盟,支持与广东省优质职业院校共建50所“粤黔”示范学校。 携手N家企业,共同实施“1+1+N”协同发展模式,支持“东部优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发展”、“东方研发+贵州制造”等模式提供复合型技术技能的人才支撑。
提高职业教育开放水平。 打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品牌。 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每年举办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举办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立中国—东盟“赛教融合”国际合作模式,合格贵州支持职业院校进入“中国—东盟双百职业学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多方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合作。
未来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其宗旨是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1]职业教育的发展承载着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责任和使命。
未来,贵州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内容和质量,满足不同群体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注重多元化治理、职业学科建设、职业本科建设、智慧职业教育建设与应用等,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持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一条路”倡议。
参考:
[1]庄希珍.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关键是“民心相通”[J]. 职业教育研究,2018(1)。
(作者陈健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0期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