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绿色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公园   生态   气象   城市   大运

2023-08-03 19:03:56 

1. 发言人

谢宇昌 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

曾九丽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成都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成都市沱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龚志斌

廖新云 成都市气象局副局长

苟伟 四川省天府新区园区城市局局长

二、主持人

陈成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成都大运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期)“绿色成都——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开幕。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

谢宇昌 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曾久丽女士

龚志斌 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成都市沱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廖新云 市气象局副局长

四川省天府新区园区城市局局长苟伟先生

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由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谢宇昌介绍相关情况。

谢宇昌: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新闻发布会的流程_新闻发布平台有哪些_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隆重开幕。 成都这座历史悠久却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将迎来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朋友和嘉宾,为世界呈现一场“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体育盛会。 近年来,我们全面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实施“五绿城”行动,推进“百园”等生态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和谐新做法、新做法。山水城融为一体。 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有效夯实城市生态底蕴,打造美丽公园城市,为此次盛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天府绿道总里程已超过6500公里,全市各类公园数量超过1500个。 一个“花园里建城、城里有花园、窗外见绿、出门见花园”的美丽成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人们。 眼睛越关注。

——坚持国际化视野和体系支撑,持续完善顶层设计。 在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上,构建和形成了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政策法规四大体系。 一是形成理论研究体系。 成立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院,聘请权威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系统开展公园城市内涵、形态、价值转型研究,形成《公园城市——理论研究》等20余部研究著作。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并成功举办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发布了《公园城市成都共识》等30余项成果,公园城市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 二是形成规划技术体系。 编制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技术指导”三级规划技术体系,发布《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成都市人居环境建设等11个专项规划。公园社区、公园(绿地)场景营造指南、产业融合指南等33条技术指南。 三是形成指标评价体系。 我们联合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形成市级公园城市“两山”发展指数。 四川天府新区在实践基础上研究形成“公园城市指数”,为量化公园城市建设成效奠定基础。 四是形成法规政策体系。 出台《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形式确定公园城市建设思路、目标和措施,着力转化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我们坚持花园之城、城园融合,不断夯实生态基础。 依托龙门山、龙泉山“两山”和岷江、沱江“两江”生态框架,深入实施“五绿跑城”行动,描绘“五绿跑城”的图景。将绘制“绿城、水润天府”,让城市拥有自然景观。 连续增长。 一是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城市“绿色心脏”。 围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形成“一山两翼”空间格局,规划建设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深入推进绿化风景、减人减房、基础设施和特色单位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工程,完成绿化风景23万亩,有序搬迁山区群众1.3万余人。 54%上升到59.5%,逐步实现从“生态屏障”到“城市绿色心脏”的功能演变。 二是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绿肺”。 作为全国首批正式建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总面积1459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地区是大熊猫种群遗传交流的重要走廊。 该地区垂直高差超过4500米。 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有陆生野生动物500多种,种子植物3000多种。 常年生存的野生大熊猫73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4%。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管护总站、管护站已实现实体运营,累计恢复大熊猫栖息地11万亩,生态保护功能持续发挥改善。 三是打造天府绿道系统活力“绿色脉搏”。 重点形成一体化、开放、连续、有序的生态空间网络,规划建设全球最长的天府绿道系统16930公里,推动绿地与水系、森林、湖河、乡村田野衔接,形成完善生态网络,文化、体育、旅游、商业、农业同步植入。 功能可以有效弥补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的短板,增加市民的休息空间,打造城市“绿色项链”。 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500余公里,植入文化、旅游、体育、科技设施3500余项。 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95.88%。 其中,环城生态区作为城市的超级“绿环”。 目前,100公里一级绿道已全面贯通,共建成特色园林18个、林盘54个; 锦江公园作为城市精品“绿色轴”已基本实现。 绿道贯穿全线,打造11条滨水慢步行街、25个特色街区,连接沿线23个公园、170个森林景区,基本呈现“一江秀水、城两岸”的美好形态”。

——坚持生态惠民、共建共享,提升公民绿色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持续大力开展生态效益工程,提升公园城市的舒适度、便利度、参与度和美誉度。 一是实施“百园”示范工程。 打造“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层”的公园景观,建设天府艺术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 五年来,新建各类公园110个,新建公园面积2.4万亩。 二是打造“回家之路”社区绿道。 结合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串联连接交通、出行点,植入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等“三店一厅”便民设施,共521个社区“回家路”绿道已建成。 三是打造“金角银边”示范场景。 利用桥下、街边、地下、周边基础设施、屋顶、河边、低效用地等7类城市剩余空间,继续打造“金角银边”示范场景,已完成490个远的。 四是完善“最美阳台”立体绿化。 依托屋顶、墙体、桥梁、阳台等空间,累计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 今年打造了50个最美阳台和50个最美社区花园。 环路高架桥的“空中花带”和“绿野仙踪”景观也将在大运会期间继续呈现。 五是丰富生态景观氛围。 运用自贡灯会、蜀绣、竹编等传统非遗技艺,融入太阳鸟、芙蓉等城市文化元素,在城市重要区域、场馆设立“欢迎来到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以及嘉宾和运动员的休息场所。 《芙蓉锦绣》等13组生态雕塑营造出青春、欢乐、祥和的大运氛围。

朋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秉承“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持续培育绿色生态底蕴,塑造公园城市美好形态,打造山水人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也期待在媒体朋友的全力关注和支持下,向世界讲述成都成都市的精彩故事!

谢谢你们。

主持人:

谢谢谢宇昌先生的介绍。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提问时请举手并告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1、中新社记者:

曾主任您好,请问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采取了哪些措施塑造公园城市的美好形态,将为本届大运会带来怎样的城市体验?

新闻发布会的流程__新闻发布平台有哪些

曾九黎: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成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包括优化公园城市空间格局、锚定生态背景、建设园区体系,创新“园区+”布局模式。 在这方面,可以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的交织交融,塑造公园城市的优美形态,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规划建设。

一是优化公园城市空间格局。 构建保护“两山两区”、发展“两翼三轴”的平行带状城市空间保护与开发总体格局,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由“两山一城”转变”到“一山两翼”。 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发展边界,锚定公园城市格局,确保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占比不低于78%; 将风引入城市,划定通风廊道,提高城市气候舒适度; 将绿化引入城市,形成龙泉山西侧叶状组团布局和龙泉山东侧带状组团布局,整体形成城市绿化交融的嵌套式组团布局格局。

二是锚定公园城市的生态背景。 夯实青山底色,保护美丽森林,巩固龙门山生态屏障功能和龙泉山“城市绿心”功能。 依托岷江水系、沱江水系构建城市生态蓝色网络体系,依托沿海城镇打造复合功能的亲水滨水空间。 开展龙门山、龙泉山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林地质量,增加森林碳汇,建设林竹茂盛的森林体系,组织、保护、恢复和展示川西森林。 高水平建设“天府粮仓”成都片区,保护成都平原优质耕地,打造“美丽田园、充满希望”的美丽乡村。 建设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主体的城市绿道系统,完善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功能。

三是构建全球公园体系。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构建由1个国家公园、1个自然公园、9个风景名胜区组成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统筹各类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建设,建立千座公园相连、布局均衡、功能齐全、老少皆宜的全球公园体系,再现“万里长城”的绚丽风光。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城市”,使城市在自然中有序生长,使城市成为一个大公园。

四是创新“园区+”布局模式。 创新“公园+”布局模式,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空间聚集城市功能,打造“公园+”开放舒适生活街区、“公园+”优质共享公共服务、“公园+”活力办公场所、“公园+”丰富生活空间“公园+”多元的游憩体验、“公园+”简单健康的出行方式、古今人文观感的“公园+”融合,让城市居民就近享受优质生态资源,实现“公园+”的美好生活。生态价值的转变。

大运会开幕式所在地的东安湖片区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 区域围绕东安湖,集体育公园、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合理控制建筑高度,预留观山观水廊道,营造出大小密度、开合式的空间形态,并勾勒出湖光山色的景色。 ,起伏有序、层次丰富的公园城市形态。 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广大民众都能感受到山水人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的独特魅力。

2、红星新闻网记者:

围绕绿色生态发展的文化旅游经济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之一。 请问,近年来,市气象局在赋能公园城市生态旅游经济、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廖新云:

成都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造就了山地、平原、丘陵、风景秀丽的多样生态环境。 还催生了观赏雪山、露营赏星空、绿道骑行游等旅游“打卡”项目。 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我市公园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三个聚焦”,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努力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作出气象贡献。

一是聚焦绿色发展,夯实生态气象观测基础。 初步建成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站网,涵盖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毫米波云雷达、气象激光雷达、紫外线监测仪、云高仪、太阳辐射站、大气成分站、负氧离子站等。专业监测站(81个)实现对全区生态气候多种要素的实时、连续监测。 我们在15个点建立了生态气象景观站,向公众实时发布成都市的生态气象景观。 今年以来,我们已建设比赛场馆气象观测站45套、通勤交通气象站20套、大气电场仪20套、激光测风雷达4套,实现气象要素全覆盖在所有场馆和主要交通路线上。

二是聚焦生态效益,探索生态气候价值转换。 我们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生态气候价值转化,挖掘优质生态气候资源,加快打造生态气候品牌,将气候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邛崃市、大邑县、浦江县先后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国家生态气候品牌。 丰富优质生态气象服务供给,推出特色旅游气象服务。 在全国首次提出观赏雪山气象指标,并推出赏雪、露营、骑行等一系列旅游气象指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幸福快乐的需求和更好的生活。 我们还为成都大运会开发了交通旅游服务体系,为参赛者、观众和广大公众朋友规避出行安全和气象风险提供科学参考和准确指导。

三是注重保护修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建设和完善温江国家气候观测站,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进行长期、连续、立体观测。 利用成都市近50年来的气象资料,开展城市热岛、植被覆盖度、生态涵养、人体舒适健康、城市通风能力等年际变化研究,科学评价公园城市建设成效从气候的角度来看。 围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需求,开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化风光”气象保障服务专项工作,积极做好资源化人工增雨、森林火点监测、干旱监测等工作、生态保护维护等工作。 开展大运会期间气候状况专题分析,推出大运会赛区气候趋势预报,为大运会前、赛中、赛后各项准备工作和应对突发天气事件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和科学建议。 参考。

四是以精准预报为重点,推动气象科技创新迈上更高水平。 以特大城市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智慧服务为基础,立项实施项目,提升特大城市极端天气预报水平和应对能力。 我们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先行示范,与中国气象局共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支持高层次气象人才引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所。国家高原气象研究高地。

3、人民网记者:

近年来,成都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 请水务部门介绍一下近年来水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龚志斌:

近年来,成都大力开展河湖生态治理,让成都的土地更加清澈、河流更加顺畅、湖泊更加美丽,让世界各地参加大运会的嘉宾感受到了城市之美。 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系统治理。 我们始终坚持水生态系统治理理念,紧紧围绕生活、生产、生态水安全,统筹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涉水专项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创新提出供排净化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天府蓝网建设。 流域系统的治水理念、安全稳定的供水格局、安全高效的排水管理、高效的净水机制、覆盖全区的治水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推动重点突破。 落实防洪减灾能力提升行动,开展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加快危险地段堤防建设,不断提高全市防洪减灾水平。减灾能力。 实施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排水管网普查和源头治理,普查市政排水管网1.63万公里,治理重大病害2153公里; 排查排水户2.17万户,治理排水户1.18万户; 全市已建成市政排水管网2.24万公里,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522万吨/日,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着提升。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推动全民节约用水,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用好优质可再生水资源,多渠道补充河湖生态水,加快引进大济民水库、李家岩水库、三坝水库、九龙水库等一批主要水库。 水网工程力争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生态支撑。

三是保护优先。 严格河湖生态空间管控。 全市已完成106条重要河流、232座水库3720公里岸线圈定。 健康评估。 建立河湖管理联动机制,利用河长制工作平台,深化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联动,共同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动《水法》严格执行。 《长江保护法》、《长江保护法》、江河湖泊“四乱”治理等工作在长江整治、长江十年禁渔、江河生态修复、湖泊、水土流失治理。

_新闻发布平台有哪些_新闻发布会的流程

经过几年努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优良水体率由2017年的68.2%提高到2022年的100%,并保持至今。 晋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连续36个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生生物数量增至920余种,水禽种类由2017年的36种增加到75种受大众欢迎的水生态产品正在加速涌现。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以服务保障大运会为宗旨,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指导,以人与水和谐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加强江河湖泊高等级保护。 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

4、成都日报记者:

本届成都大运会遵循“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 我们知道,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承载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 请问苟主任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和亮点?

苟伟:

绿色、智慧、活力、共享是本届大运会的理念。 公园城市是基于绿色发展总体思路的中国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绿色理念早已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理论探索中。 成立全国首家公园城市研究院,建立以“五位首席教师”为主导的专业技术支撑架构,深入研究、丰富公园城市内涵理论,成功举办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并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智库,开展公园城市指标体系、空间体系理论研究,树立和打磨公园城市品牌。 在城市营地模式的探索中,我们持续夯实自然生态基础,坚守70.1%的蓝绿空间,突出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系统开展水润天府、特色项目等地形地貌保护、全球造林等专项行动,推动兴隆湖生态综合治理、泸溪河流域治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 建成生态绿道377公里、连片蓝绿地7.5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全区水质达到Ⅲ类以上,超过已观察到300种鸟类。 在城市形态塑造上,不断深化城市布局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城市组团-公园片区-公园群落-公园街区”四级空间结构,力求带来好山好水好风景融入城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运会的举办推动了公园城市一系列绿地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也激发了人们对绿地、绿色发展的认识和兴趣,改变了公民的生活方式。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我们在兴隆湖等地打造了一批无障碍、体验式的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让市民享受兴隆快乐跑步、街头篮球等户外休闲运动。湖。 同时,大运会作为一个展示平台,将使更多人看到公园城市之美,感受公园城市魅力,向世界展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

Thank you friends from the media for your attention to Tianfu New District. I hope you can fully appreci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people of Chengdu and the charm of the park city during this trip to Chengdu. 谢谢你!

主持人:

Thank you, friends from the press, for your questions and the answers of the publishers. That concludes today's on-site ques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you can contact the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for interviews.

This concludes today's press conference, thank you all!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