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这次美国洛杉矶之行,特别策划了“e-Mobile Global”系列的一系列话题,走访了美国三大造车新势力Lucid、Fisker、RIVIAN的门店品牌,了解品牌不同产品的特点。 以及销售店的经营理念。 作为新势力成员,三大新势力有着不同的产品定位和经营理念,分布在不同的领域抢占市场。 他们的“三兄弟”模式就像中国的“韦小礼”,所以被称为“美国韦小礼”。
第一站是Lucid Motors(简称Lucid)。 详情请点击“探索美国新势力Lucid,下一个颠覆者?” 了解详情。 然后我们去了Fisker和RIVIAN,两个新的汽车制造品牌。 让我们揭示一下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差异。
● Fisker:位于热门商圈,车身8扇玻璃窗可打开
洛杉矶著名购物区The Grove购物中心街区有一家Fisker直营店。 即使你可能没有兴趣买车,你也一定会被DJ营造的热闹气氛所吸引。
与Lucid主打高端商务接待的汽车销售氛围不同,Fisker希望消费者能够通过欢快的歌曲感受到产品的魅力。
不久前,菲斯克发布了四款新车型,包括敞篷轿跑车、皮卡、SUV以及配备越野套件的紧凑型SUV Ocean(参数|询价)。 不过,我们在店里只看到了Ocean型号。
菲斯克产品列表
汽车模型
位置
售价(美元)
售价(元)
电池寿命
海洋
紧凑型SUV
4 款/37,499-68,999 美元
27.37万元-50.36万元
360 英里(约 579 公里)
佩拉
紧凑型SUV
起价 29,900 美元
价格21.82万元起
即将公布
阿拉斯加州
皮卡车
起价 45,400 美元
售价33.13万元起
即将公布
浪人
四门敞篷GT跑车
起价 385,000 美元
售价280.99万元起
即将公布
了解Fisker的朋友可能对Ocean并不陌生。 如果说Fisker的整体造型不是特别抢眼,那是因为你一定还没有发现这个“神奇”的功能。 除前挡风玻璃外,车辆其他所有玻璃窗均可通过中控屏打开,包括后挡风玻璃。 该功能被命名为“加州模式”。 此外,Ocean的SolarSky屋顶采用了可以收集阳光以产生免费能源来支持车辆电池驱动电机的技术线。
车内也没有太多颠覆性的设计,但在细节上却有自己的小特色。 中控台区域配备了超大多媒体液晶屏,中控台下方还有一块小型触摸液晶屏。 不仅如此,车内还增设了一张小桌子,方便工作或停车时放置食物。
得益于店面的地理位置,进店了解远洋汽车的顾客络绎不绝。 不过,销售员也告诉我们,Ocean的整体发货周期比较长。 Ocean汽车在奥地利麦格纳工厂投入生产,随后运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交付。 基本型号的交付时间约为一年,中档型号约为8至12个月,高端型号约为5至6个月。
●RIVIAN: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设计,但打败他们的是价格。
对于RIVIAN,我们没有进入品牌直营店了解情况,而是驱车前往位于洛杉矶的RIVIAN维修配送中心。 同样以直营模式出售,我们想更多地了解RIVIAN在交付和维护环节的特点。
走进RIVIAN的维修、配送、保养中心,可以看到停车场内摆放着多辆RIVIAN R1T(皮卡)和RIVIAN R1S(中大型SUV)车型。
经过询问得知,RIVIAN的送货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预约到店提车,也可以申请RIVIAN送货上门,但后者需要费用。
如果车辆出现问题,RIVIAN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车辆信息,分析车辆问题,然后确定是否需要通过在线升级解决故障,或者是否需要到RIVIAN维修中心进行维修。 如果用户所在城市没有RIVIAN维修中心,RIVIAN将提供相应的上门服务,但根据问题情况,决定是否收取相应费用。
RIVIAN 产品列表
汽车模型
位置
售价(美元)
售价(元)
电池寿命
R1T
皮卡车
73,000 起
532,600 起
410英里(约660公里)
R1S
中大型SUV
78,000 起
569,100 起
400 英里(约 644 公里)
由于我们没有在线预约试驾,只能在RIVIAN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了解这两款车型。 第一个是 RIVIAN R1T。 作为一款纯电动皮卡,整体造型营造出很强的科技感。 贯穿车头的横向LED灯带和椭圆形的大灯是车头最显眼的标志。 车头LED灯带下方设计了充电口,充电时会变成绿色,视觉上带来一定的互动感。
R1T车型的长宽高分别为5475/2015/1815mm,轴距为3450mm。 尺寸比奔驰X级皮卡略大。 该车最小离地间隙为360mm,接近角为45°。 从已知的数据来看,它的通过性还是很强的。
另外,后轮前方设有贯穿式储物盒,内部配备LED灯带,两侧加入麂皮处理,提升了整车的档次。 空间容积约340L,可用于放置高尔夫球杆等长形物品。 另外,储物箱两侧的门可以作为进出货舱的台阶。
由于车辆的电机放置在四个车轮附近,因此车辆在储物空间上具有优势。 车辆前备箱内部分布有挂钩,可以看到储物空间非常宽敞。
内饰设计兼顾科技与奢华。 比如该车拥有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5.6英寸中控屏,可以显示丰富的信息。 第二排配备双区独立空调和座椅加热。
三个Type-C接口和电源口分布在货舱两侧。 另一侧是气泵,可以给气垫充气,休息在货舱内。 掀开盖子后,下面有一个容量为200L的密封盒,可用于存放全尺寸备胎。 此外,它的尾门可以完全降低。 放下后,上面有两个踏板,可以更方便地从车辆后部进出货舱。
动力方面,新车的每个车轮均由独立的200马力(147kW)电机驱动,综合最大功率为835马力,峰值扭矩为908磅英尺(约1231牛米),允许0-96公里/小时加速仅需3秒。
总体来说,RIVIAN R1T的设计更接近乘用车,在空间利用上更有优势。 此外,它还具备L3级驾驶辅助功能和强大的逃生能力,让车辆驾驶更轻松。
然后我们进入了RIVIAN R1S。 这款车的设计语言与RIVIAN R1T类似。 车身尺寸为5040/2015/1820mm。 汽车的接近角为34度,离开角为30度。 显然,该车的设计考虑了越野能力。 车内采用七座布局,长而高的车身尺寸给了座椅良好的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
动力方面,RIVIAN R1S通过四个电机驱动每个车轮。 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来实现功率分配。 每台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00Ps(147kW),组合最大功率为835Ps,峰值扭矩为908 lb·ft(约1231 N·m)。
值得一提的是,在RIVIAN车型中,车主可以使用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来控制车辆的娱乐系统、导航,甚至车窗、空调系统、打开/关闭后备箱等。
售价方面,RIVIAN R1T起售价为7.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26万元),RIVIAN R1S起售价为7.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6.91万元)。 据RIVIAN工作人员介绍,绿色和银灰色更受消费者欢迎。
总体来说,RIVIAN在设计上有很多匠心,极大的方便了美国用户的用车需求。 不过该车的售价较高,这也让大多数感兴趣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 哪种新能源汽车更适合美国用户的喜好?
Lucid、Fisker、RIVIAN作为海外三大新势力,定位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美国风格。 对比国内新造车厂商的产品,你或许能更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在产品研发和运营商方面的差异。
《RIVIAN官网截图》
1、高端定位,硬核技术支撑。 无论是Lucid、Fisker、RIVIAN、FF还是特斯拉,新造车企业的产品在品牌定位和产品价格上都远高于传统造车企业。 目前,新势力品牌的产品策略大多是进军高端、下沉低端,打造全系列产品线。 这一策略更有利于让消费者认可品牌技术,增强品牌认同感,进而从传统汽车厂商手中抢占市场。 分享。
《菲斯克海洋》
他们之所以能够从高端进入,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拥有车辆的硬核技术。 这些新势力品牌大多拥有全栈自研,并保持技术领先。 比如Lucid的三电技术就是其引以为豪的资本; Fisker Ocean具有续航优势,支持太阳能充电; RIVIAN在被动和主动安全方面都有独特的亮点。
然而,成功也有失败。 掌握关键技术的背后是高成本的研发投入。 因此,一旦缺乏大量的资金支持,后续的业务运营将难以维持。 毕竟,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公开表示:“如果造车所需的储备资金不是400亿元(人民币),那可能是不可能的。 ” 随着近期各新势力财报的出炉,我们也看到了Lucid、Fisker、RIVIAN所面临的运营困境。
2、产品以场景化产品为主,缺乏科技配置。 美式车的一大特点就是内饰豪华、用料大方、实用性强。 这些特点在美国新品牌的产品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无论是Fisker Ocean的SolarSky车顶、可打开的8窗玻璃还是室内小桌子,还是RIVIAN R1T的多个储物空间和各种辅助品类。 旨在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提供相应的设备支持。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新造车厂商的产品更注重打造科技感内饰配置,如手势控制、智能互联、自然语音识别、屏幕界面自由定义等,注重增强车与人的互动,并改善驾驶。 方便、安全。
“试驾 Lucid Air”
3、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并不突出。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目前美国造车新产品的自动驾驶水平普遍处于L2辅助驾驶水平。 我们在与一些品牌工作人员沟通时,他们也提到,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要求“刚刚好”。 美国市场的消费者更喜欢享受深度的驾驶乐趣。 当然,这种选择可能与海外城市建设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相比新国产品牌,他们更青睐高水平的智能驾驶。 例如,小鹏的产品支持高速NGP和城市NGP功能,小鹏还计划从2025年开始实现XNGP,迈向无人驾驶。理想现在推出了新的辅助驾驶系统ADMax3.0,有望加速落地理想的NOA功能在城市的推广,逐步实现全场景NOA功能。
4、缺乏自建充电网络。 除特斯拉外,其他海外新造车品牌似乎都没有公开表示建设充电网络的计划。 他们更有可能与特斯拉共享充电网络或使用公共充电设施。 重要原因是充电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过高,投资回报周期长,有亏损压力,用户体验提升有限。 这无疑是一个烧钱的生意,所以就被排除在外了。
对比来看,国内造车新势力早已将充电网络布局作为企业发展战略。 无论是蔚来自营换电站、理想推动5C超级充电网络建设、小鹏汽车全国自营充电网络已超过1000个上线、S4超快充站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等,不仅如此,依托传统车企这一汽车厂商的生力军,也在积极布局充电网络,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保障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产品还是操作系统,海外新品牌都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化特征。 虽然其产品具有创新性,但偏爱高性价比、高智能、长续航产品的国内消费者却有着不同的顾虑。
全文摘要:
目前,海外新品牌纷纷谋划进军国内市场,分一杯羹。 我们不禁要问,他们还有机会吗?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中国车企已经在技术、产品、产业、市场等方面建立了先发优势。 即使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已进入“内卷化”时代,主要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内卷化的代价。 特斯拉发起“价格战”以来,经过几轮降价,给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是滚压技术。 各车企不断在技术上突破,利用产品差异化优势试图跑赢市场。
现在,摆在新海外品牌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加入“内卷化”,要么干脆“放下”。 毕竟,过了“外来和尚喜念经”的时代,一切都要靠实力。 群雄之中谁才是王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汽车之家李娜)
查看类似文章: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