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繁忙的二季报披露季已经过去,本该暂停一段时间的常规基金公告也纷至沓来。 这并不是因为有哪个公司披露晚了,而是因为一些基金公司正忙着给刚刚披露的基金季报“打补丁”。
从季报更正公告中可以发现,该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二季报存在错误。 比如,在基金经理写的《投资策略与操作分析》部分,有的基金直接使用上一季度的内容,甚至是2021年的报告。 对于定期报告,更正内容与季度报告首次披露的内容完全不同; 部分基金公司直到二季报披露后才公布对一季报内容的更正。 此外,公告更正的错误也花样百出,写错、遗漏、计算错误、复制粘贴错位等低级错误时有发生。
“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些基金公司内部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基金定期报告的披露作为投资者了解基金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享有盛誉。 批准级别,董事会最终批准并对报告的质量负责。 但作为一项多岗位协调、关键岗位审核检查的工作,基金公司需要足够重视,加强信息披露流程和机制管理,加强内部沟通协作,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披露。
季报错误频发
近日,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二季度报告相继披露。 截至一季度报告披露结束已有97天。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突然发现旗下某债权基金一季报有误。
7月26日,上述基金公司发布了《XX短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更正公告。 ”。4月21日披露的该基金第一季度报告中,“期末基金管理人持有基金份额”和“报告期内基金管理人申购/认购的基金份额总数”准确写法相同的数字。
巧合的是。 7月25日,某券商资管公司发布《XX策略精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023年第二季度报告》更正公告,其中“基金管理人持有基金份额变动情况”也有错误”。 从该基金7月20日披露的二季报来看,二季报错误颠倒了基金管理人持有该基金的A、C股数量,股数错误,占基金份额总额的比例为也错了。 组数据反转。
更夸张的是,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在多只基金的二季报中出现错误。 7月27日,华富基金发布《关于更正旗下部分基金2023年第二季度报告的公告》,公告更正了公司四只基金第二季报中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资金一口气。 涉及的基金包括华富嘉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富嘉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富嘉洛物联网世界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富嘉洛中债-安徽企业信用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这四只基金由不同的基金管理人管理,公告中更正的“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及运作分析”一般由基金管理人本人撰写。 7月27日发布更正公告后,基金公司同时删除了7月21日披露的上述四只基金的二季报,并更换为更正后的二季报。 不过,以华富健康娱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为例,记者在该基金7月21日披露的二季报中发现,该基金的投资策略及运营分析部分,第一季度存在问题。开头一句话:“回顾2023年一季度,医药板块整体经历了一波起起伏伏。” 显然,该基金二季报的投资策略部分仍是一季报的内容。
华富国际物联世界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在7月21日披露的基金二季报中,“投资策略及运营分析”部分第一句写道:“202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整体会进入扩张,最后的环境。” 另外两份公告对基金的“投资策略及运营分析”部分进行了更正,更正内容与7月21日首次披露的内容完全不同。
定期报告审批级别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29日,基金公司累计发布公告96次,对已发布的公告进行更正。 其中,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年报错误更正公告超过25条。 除定期报告外,新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基金产品信息摘要、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等也频频发布。 “重灾区”。
从定期报告错误类型来看,主要包括基金名称、代码错误、基金份额净值遗漏、简单计算错误、机构投资者持股结构错误、延续上一季度甚至上一季度的投资运作分析等。昔年。 公告信息、基金管理人持股错位复制粘贴等低级错误。
“一般情况下,基金的部分季报依赖人工录入或审核。年度季报、半年报、年报、新品发布等都比较繁忙,需要汇总和核对大量信息有时候网站和网速有问题,可能会导致很多低级错误。 一位资深基金研究员告诉记者,“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手工录入本身就存在风险。因此,可能会出现年份、日期、基金份额等数字错误。名称或名称等错误文字”。代销机构名称、遗漏基金份额净值、基金持有人份额等重要信息,甚至复制粘贴旧公告信息等。
“季报更正公告只是投资者投诉或基金公司主动发现的部分错误。 还有大量错误没有被发现或者基金公司没有发布更正公告,就没有了。” 一位公募基金资深人士表示。
基金季报、中期报告、年报等定期公告是投资者了解基金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错误是如何发生的?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必要详细了解下一份基金定期报告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徐伟宇告诉记者,该基金的定期报告是在监管机构指定的XBRL文件系统中完成的。 ,将签署的XBRL文件发给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将托管人签署的文件与XBRL文件打包后,在监管机构指定的信息披露系统完成披露备案。
他表示,在基金管理人的填报工作中,每家公司应设立一个信息披露岗位,并组织财务、运营、产品、投研、风控、合规等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进行季度报告。季报内容。 填写内容。 完成后,提交合规部门进行合规审查。 合规审查后,报业务分管领导、总监理、总经理、董事会批准。
事实上,定期报告开头的“重要提示”部分有一段话,可见定期报告的批准程度相当高:董事会及基金管理人董事保证信息本报告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责任。
“定期报告必须在发布前提交给董事会,董事会对报告的质量负最终责任。” 某公募基金合规总监王宁(化名)告诉记者。
信函公开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既然定期报告的审核度那么高,为什么错误却频频发生呢?
“虽然最终审批责任在董事会,但一个公司可能有成百上千份定期报告,涉及内容复杂,董事会不可能每一份都去检查,这只是一个流程节点。” 王宁表示,“最终还是需要信息披露核心岗位的人员来把关。”
“虽然定期报告的填写是多部门协同作业,但最终审核主要由信息披露和合规岗位负责,涉及的主要部门一般是产品部门和监督审核部门。” 林华(化名)透露。
事实上,即便是负责信息披露的核心职位,在基金公司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个别公司中,这个职位也成为了“踢球”的对象。
上述公募基金资深人士讲述了一个关于信息披露职位的故事:“公司最初设立信息披露职位时,没有一个部门愿意接受这个职位。产品部、营销部、监督审计部门、运营部门等部门争论了一个多月,都说人手不够。”
“信息披露非常重要,但大多数企业对此重视不够。” 林华说,因为这个职位是纯粹的成本部门,不产生经济价值。 除了基金公司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信息披露错误频频发生之外,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内部信息披露流程和管理机制仍需加强,具体负责人和审查流程需要进一步明确; 敏感性仍需加强; 内部协作与沟通仍需加强,信息鸿沟时有发生; 流程数字化程度不够全面等。
不少业内人士就如何严格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建议。 徐伟宇建议,首先,公司要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好设立专门的岗位进行信息披露; 其次,信息披露工作要实行“双审”机制,避免事实披露错误等问题。 最后,应该有一定的事后惩罚机制。 如果存在虚假披露事实的问题,公司应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起到监督作用。
上述资深基金研究员建议:一是强化从业人员对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从业人员对信息披露内容的敏感度; 二是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避免信息传递中出现差错或误解。 第三,利用技术手段增强数据验证的准确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标准化文本进行人工二次验证。
“检查大门的人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低。” 王宁表示,“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重要,不仅包括人员的投入,还包括系统等方面的投入。系统更新的完整性也很重要。决定了报告的质量。” ”。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