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据搜狐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重组,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不再履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华录集团专注于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和文化创意,中国电子科技专注于军工、网络信息和战略科技。 华创证券研究指出,华录集团与中国电子科技的整合将有助于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截至目前,亿华录投资者人数已达6.77万人。
又一央企改革案例
2023年以来,央企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迈出新步伐。
今年4月,易华录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华录集团拟与中国电子科技重组,华录集团拟并入中国电子科技。 如今,华录集团并入中国电子科技已正式获批。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电子科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 是我国军事电子工业的主力军、国家网络信息队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电子科技在电子信息领域拥有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电子设备、网络信息系统、工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领先技术地位。 肩负着支撑科技自力更生、推动国防现代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责任。
此前,2021年6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已并入中国电子科技,成为中国电子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截至目前,中国电子科技拥有企事业单位700多家,其中国家级研究院所47家,上市公司17家; 拥有员工20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55%; 拥有4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
华录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产、营销、服务和系统集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华录集团不仅拥有民族文化品牌“中国唱片公司(CRC)”,还打造了基于蓝色等数字核心技术的终端与智能制造、信息产品与服务、文化内容与创意三级企业。基于射线的大容量绿色光存储。 大型工业部门。
华创证券认为,华录集团与中国电子科技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应用、数据安全产业等领域具有良好的业务协同效应。 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官网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拥有海康威视、太极等上市公司,有望与华录集团形成良好的业务协同效应。 此外,华录集团成功并入中国电子科技,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子科技的规模,研发与市场优势的结合将有助于提升集团的战略地位。
东北证券也认为,中国电子科技拥有海康威视、太极等优质资产。 其中,海康威视专注于安防监控视频及解决方案,太极专注于政府系统信息化,中电网安专注于可信系统,赛弗、普天科技专注于星链,兄弟公司业务协同度较高。 亿华录有望成为中国电子科技信赖领域的重要拼图,成为中国电子科技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重要环节。
央企整合取得新进展
近期,央企专业化整合取得新进展:14批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在京签约。 项目涵盖新基建、生物科技、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涉及企业单位23家。
专业整合是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共实施专业整合项目1272个。 其中,央企内部资源整合项目803个,央企间整合项目154个,中央与地方整合项目138个,外部资源整合项目177个。 今年以来,已签约两批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
今年年初,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下一步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专业整合。 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必须突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提升,聚焦技术、效率、人才、品牌关键要素,瞄准战略安全四大功能深入研究和统筹规划专业融合的总体目标、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持续推进集团内部、中央之间的深度融合企业之间、央企与外部资源之间,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翁杰明表示,要围绕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着力完善在集成电路、工业主板、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布局,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 国有企业。
同时,中央企业要结合实际,将转制科研院所和应用型科研单位整合组建行业研究院,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国家级创新平台。财团。 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鲜明的专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我国工业体系加速迈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
具体来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四个重点”:
注重横向兼并,通过专业整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实力。 加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未来发展领域的资源整合力度,推动资源不断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等集中,重点培育行业专业化龙头企业。
注重纵向联盟,通过专业整合促进上下游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把握央企产业链地位,综合运用股权合作、交叉持股、联合开发等方式,保障供给畅通有序; 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产业联盟和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中央企业与各类企业融合发展。
聚焦创新,通过专业融合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引擎。 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整合上中下游企业资源,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破“卡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堵点”。
注重内部协同,通过专业整合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一企一企、一企一企”,实现内部资源整合整合,打造更加规范有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有进有退,加大资源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