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星私募证券基金业绩报酬计提方式的此次变更,强调了为客户“正回报”的前提,符合监管强调的“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理念。
私募收费问题多次引发争议
事实上,私募基金行业的费率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业绩报酬的计提方式,屡次引发投资者争议。
此前,有投资者爆料,2021年9月,他斥资150万元购买了一家百亿量化私募公司的中证500指数成长型产品。 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亏损了近10%,却被告知要计提超额收益的绩效报酬共计3万多元。 近日,有投资者反映,其投资某量化私募指数增强产品时,持有期间收益为负。 但在按照超额收益计提绩效报酬时,却被扣除了数百万元。
虽然这种绩效薪酬计提方式符合基金合同的要求,是市场上指数增强产品常见的计提方式之一,但其合理性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并受到不少投资者的质疑。 。 该提案强调,在计算绩效薪酬时必须优先考虑投资者的利益,这直接回应了此类争议问题。
合理对待降费产品
在部分产品费率引起投资者不满的同时,一些机构也开始主动降费。
例如,渠道内百亿私募基金近期推出的一款股票产品,采用新的收费模式,以“年化单利10%”为计提基础,由管理人直接收取的管理费为低至0.5%。 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该产品软锁定期为三年,仅对年化单利高于10%的部分计提业绩补偿。 由经理直接收取的产品固定管理费已降至0.5%。 渠道固定管理费为1.5%。 此外,私募大佬但斌还发文称,旗下所有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将不再收取管理费。
除了百亿私募之外,一些新兴私募也通过降费吸引关注。 去年11月,量化私募公司宏源太平宣布,当月申购/认购其新CTA产品,将享受“一年免手续费”折扣。 另一家量化私募公司盘松资产也做出了指数产品只收取管理费、不收取业绩补偿的标语,引起了渠道的广泛关注。
“降费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让融资变得更容易。渠道每年都有很大的发行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融资计划。” 深圳一位私募市场人士表示。 那么,费用减免真的能让投资者受益吗?
一位私募市场人士表示,如果管理人降低费用,返还给投资者,投资者确实能享受到实惠; 如果只是为了渠道利润,而不把降低的费用让给投资者,那么投资者就无法从中受益。 此外,如果封闭期产品的费用降低,则意味着投资者本身也失去了流动性。 费用降低只是对流动性的补偿,并不存在他们会从费用降低中受益的情况。
上海一位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如果管理人拥有较强的投研能力,能够保持优异的业绩,那么费用的下调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性价比。 如果管理人因业绩不佳而降低费用以恢复投资者信心,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产品投资策略、业绩、投资风格等的审慎判断,做出不符合自身意愿的决策。 投资决策。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