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贯穿于投资管理的各个流程,绩效基准就是投资组合管理的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基准),我们建立了完整的项目组合管理框架和流程。 基准不仅仅是一个参考,它是投资管理流程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投资流程:从资产配置、策略配置、风险管理到业绩评价,基准作为目标和起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步。 重要角色。
1、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组合投资管理的出发点,决定了组合的整体收益、风险等特征。 就像田径比赛的目标是超越之前的对手一样,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导方向。 这个目标,即基准,为委托人和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凝聚了大家对投资组合目标的共识。 合适的基准可以反映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帮助基金管理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方向感,保证投资决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 策略配置
基准在策略的配置和调整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就像父亲将总分分解到各个科目进行分析一样,基金经理在制定投资计划时,除了关注资产配置外,还会进一步拆分目标,在每一类资产内选择合适的细分策略和策略。 资产配置,利用多种细分策略和资产构建投资组合。 策略配置后,组合的整体特征是否接近总体目标? 选择哪些策略? 该策略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如何调整? 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应的基准来回答。
3、风险管理
在投资过程中,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投资组合的运作是否偏离目标? 还差多远? 是否需要调整? 如何调整? 这些问题都需要风险管理来回答和解决。 基准测试在这个环节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基金管理人会围绕整体基准和细分基准设计一系列指标和模型,来表征和衡量投资组合在各个方面与基准的偏差。 通过控制投资组合与基准的偏差,制定一系列政策来调节和控制偏差,确保投资组合在运作过程中不偏离既定的投资目标。
4. 绩效评估与归因分析
业绩基准也是投资业绩评价的基础。 投资组合表现好不好(考试总分),细分投资决策好坏(各科目表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基准。 基金经理需要通过将投资组合的表现与基准进行比较来评估其投资的表现。 归因分析进一步帮助管理者了解投资组合与基准绩效差异的原因。 是市场因素的风险溢价、策略本身的超额收益,还是投资端主动的管理决策? 在这一步中,采用基于基准的业绩评价和归因,可以帮助基金管理人找到收益和风险的来源,发现投资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而优化投资策略,提高投资组合的管理水平。 这些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循环,基金管理人围绕目标(基准)不断学习和优化,以达到投资目标的最终实现。
科学绩效基准的七项原则
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有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 合适的基准不仅可以帮助基金管理人明确方向,还能在投资过程中提供持续反馈,帮助基金管理人不断优化策略、提升管理水平。 不适当的基准将导致投资组合管理迷失方向。 你越努力,离目标就越远,甚至背道而驰,导致投资组合管理的失败。 笔者在行业工作的过程中,也见过很多因基准选择错误导致投资组合管理不够成功的案例,就像对话中的孩子选择小A作为自己的基准一样。 综上所述,科学的绩效基准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你的投资目标。
我父亲在本文引言中的话强调了基准的本质:目标。 选择基准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清楚投资组合的投资目标。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流动性要求以及其他相关边界条件,如投资期限、可投资资产范围、投资组合规模等。 笔者曾经见过一个案例,由于对客户目标的理解不清晰,采用小盘成长+纯债务的方式管理低风险绝对收益账户。 尽管基金经理非常努力,但对投资组合目标的误解最终导致未能实现客户的目标,爆仓结束。
2. 匹配投资组合特征
合适的基准需要紧密匹配投资组合的特征。 对于多资产来说,这种匹配分为两个级别。 一是在账户层面,需要与整个投资组合的目标相匹配。 例如,假设我们的投资组合设定的投资目标是“5%的目标年化回报+3%的最大回撤”,那么10%股票广义指数+90%债券指数的业绩基准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另一个是底层策略的层面。 基准与基础策略的风格密切相关。 例如,如果您为股票资产分配股息、质量等策略,则需要根据每种策略的风格,为每种策略选择合适的基准。 就股息策略而言,股息低波动率指数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基准。
因此,业绩基准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区、行业、投资组合风险因素等多个维度,确保基准能够真实反映投资组合和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
3、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性能基准必须具有代表性。 具有代表性的基准可以反映市场的整体表现,为基金管理人提供合理的参考。 例如,标准普尔 500 指数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大盘股市场表现的基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性也代表了委托人和管理者对目标的共识。 因此,使用太不常见或不受欢迎的标准很容易造成大家的认知偏差,增加沟通成本和组合管理出错的可能性。 在讨论设定业绩基准时,笔者遇到有人提出以沪深700指数作为基准。 当然,这个提议很快就被拒绝了。 并不是因为中证700指数不好,而是因为除了提出者之外,很少有人关注中证700指数。
4.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基准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稳定的基准可以为基金管理人提供持续的参考,避免因基准频繁变化而导致投资决策的不稳定。 在选择基准时,基金管理人考虑基准的构成是否稳定、能否持续反映市场的表现也非常重要。 一个本身特点和风格都非常不稳定的绩效基准,就像文章介绍中孩子的目标一样。 一会儿被定义为小A,一会儿又被定义为小C。如果设定这样的基准,基金本身就很难指望稳定的业绩。
5. 易于获取和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需要不断对照基准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 因此,基准的构建和运行过程应该是透明的,数据需要易于获取,计算方法需要简单清晰,基准可以容易清晰地理解。 其组成、权重分布、再平衡机制等关键信息。 这样,在投资组合管理中就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和评估。
6、符合实际投资规则
业绩基准作为投资组合的目标,应该是基金管理人可以投资的或者理论上可以实现的。 基金经理应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复制基准的表现。 基准的组成部分需要在市场上可交易,且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业绩基准最好考虑实际交易中的诸多因素,如税收、汇率等,尽量符合实际投资操作中的条件和约束。 表现良好但根本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基准不太可能是合适的基准(例如具有高回报风险比的互联指数(8841300.WI))。 使用这样的基准可能会导致投资偏离目标; 另外,一些不符合实际投资习惯的基准可能不是好的基准。 例如,与一些常见的广泛价格指数相比,笔者认为考虑股息收入和税收因素的净利润指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在全球投资中,基金管理人还应考虑业绩基准汇率变化的风险。
7.有足够的历史数据
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 由于性能基准代表一个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对该目标有一个清晰、全面的理解。 建立这种知识往往需要基准有足够长的历史数据,以便我们能够充分分析和理解。
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基准既是投资组合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
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在制定和选择业绩基准时,需要坚持“以终为始”的思维,为基金设定科学合理的业绩基准。 它代表了经理和客户之间对投资组合目标的共识,并为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了方向感。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业绩基准也是选择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将业绩基准与其他产品信息相结合,投资者可以对投资标的、投资风格等因素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更好地选择与自己的投资目标相匹配的产品。 选择具有科学性能基准的产品是良好投资的开始。 投资者不妨对照本文提到的“科学绩效基准所需的七项原则”来审视自己的投资产品。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