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8月7日,广发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测算的数据(以下简称“数据”)显示,8月份银行理财股票产品到期规模2.8万亿元,创单月最高点自 2023 年起。
市场之所以更加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规模,是因为大量产品的集中到期可能会导致投资者集中赎回,进而产生“赎回潮”,“ “赎回潮”将对银行理财公司、债务人等产生负面影响,对市场和投资者都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多位受访者认为,虽然银行理财市场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但再次出现“赎回潮”的概率较小。
到期规模环比增加5494亿元
常规开放式、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选择赎回。 如果一定时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规模较大,则赎回金额相应较大,可能会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从而间接影响债券市场和投资者的收益率。
上述数据显示,8月份,银行整体理财股票产品到期规模(含定期产品到期和封闭式产品到期)2.8万亿元,环比增加5494亿元在七月。 分项看,8月定仓产品开仓规模环比增加5370亿元至2.4万亿元,主要是3个月内短期产品,占比73%; 封闭式产品到期规模环比增加123亿元至3986亿元。
通常,投资者赎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银行理财业绩不达标。 数据显示,8月份,性能不达标的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成熟度规模为5158亿元。 这些产品可能成为财务赎回压力的主要来源。
需要说明的是,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到期以及部分产品业绩不合格带来的赎回压力并不一定会产生“赎回潮”,这与资本市场波动等诸多因素有关。 例如,去年因股市、债市波动,出现了两次“赎回潮”,对银行理财公司的资产配置、产品流动性、理财规模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受访者认为,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银行理财产品再次出现“赎回潮”的概率较低。 其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配置现金和银行理财的比例存款占比达到23.7%,同比增长9.6个百分点。 %,配置规模达6.56万亿元。 此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有利于提高银行理财资产的流动性,减少投资者赎回效应的进一步放大。 此外,该行理财产品突破率目前维持在2%以下的水平。 这种情况下,出现“赎回潮”的概率并不高。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力也向记者表示,从宏观经济发展影响银行理财市场来看,随着我国各项经济扶持政策的出台,将助力银行理财市场回暖。 。 “救赎浪潮”的概率极低。
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增长
受访者表示,银行理财市场不仅不会出现“赎回潮”,银行理财规模还会继续增长。
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累计发行新理财产品1.52万只,新增理财产品27.75只。已筹集万亿元资金,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3310亿元。
从银行理财规模走势来看,明明表示,8月份理财规模预计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不会像7月份那么高。 主要原因是7月大幅增长受到理财季节性波动影响,8月将恢复正常增长。 。 从下半年来看,财富管理规模很可能恢复到29万亿元以上的水平。
陈力还认为,8月份银行理财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目前,为保证理财收益的低波动性,不少银行理财机构推出了基于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 此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 从外部宏观经济来看,我国经济数据得到多方面修复。 7月份理财存量规模有所恢复。 随着三季度经济复苏,财富管理规模持续增长的概率较大。
尽管理财规模有望继续增长,但银行理财收益率可能会下降。 明明表示,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债券市场的优异表现。 概率就会降低。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