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证监会: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平衡券商行业2023年来还未落地一单股权类再融资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融资   重组   并购   预案   券商

2023-08-21 04:09:54 

股权融资的“黄金期”?证监会:充分考虑二级市场的可负担性

本报记者 王海宇 每编 赵云过去几年,包括IPO

和再融资在内的股权融资经历了“黄金期”,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近期市场更加关注IPO的步伐,也有传言称再融资将被暂停。

对此,证监会在《问·

证监会8月18日发布的《关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答》(以下简称《问答》):“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正向平衡。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定运行,就难以有效发挥一级市场的融资功能。我们始终坚持IPO和再融资科学合理常态化,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可承受性的同时,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更好促进一级和二级市场协调均衡发展。市场将感受到这种变化。"

在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一些投行人也表示,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某大型券商资深投行人告诉记者,再融资与IPO是一脉相承的,从后台看,再融资和IPO审核日趋严格、放缓,但“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大。

从证监会相关表述来看,科技创新领域的融资需求仍将得到支持。与此同时,其他一些行业的股权融资也出现了收紧的迹象,比如券商行业,自2023年以来,还没有一次股权再融资落地。

协调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平衡

《答记者问》中有关股权融资的要点如下:“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制定并实施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技术自立、自我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发债、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优化完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丰富重组支付融资工具。“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评估体系建设。”突出利弊支持,研究对已分立、分崩的上市公司和行业融资活动的适当限制,要求其提出提高市值的方案。“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整合力度,通过并购渠道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在最近的采访中,一些投资银行家已经感受到了股票融资市场发生的变化。某大型券商资深投行表示,从后台看,IPO和再融资的审核日趋严格,增速放缓。

对于近期暂停再融资的传闻,他指出:“我认为其实再融资和IPO是一脉相承的,即未来审查对行业的要求和审核速度是一样的,但我认为不太可能说'一刀切',不允许所有再融资。当然,后续的计划披露也有必要看,预计很快就会更加清晰。在他看来,符合国家战略的项目仍将得到支持。

近日,也有一种说法,对上市公司发布定增计划的监管开始收紧,“不允许发布新的计划”。这一消息也引起了投资界的广泛关注。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了解)昨天(8月17日),确实有一些上市公司不允许再融资计划出具,但有的上市公司发了,我们的一个项目昨天就出具了方案。"

证监会监管黄金市场吗__生二胎长远考虑好吗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之前网上上传的谣言可能是一刀切的,监管不应该是一刀切的,否则会以公司融资必要性的综合判断为导向。不过,他表示,市场整体情况仍需关注。

从沪深证券交易所官网及上市公司公告来看,相关行动仍在进行中,并未暂停。例如,8月15~18日,上交所受理了8家公司的再融资申请草案,8月18日,上交所受理了3家公司的再融资申请草案。此外,近两天,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布再融资方案。

但是,上市公司发布定增计划的时间与交易所实际接受的时间之间往往存在差距。例如,上海某主板公司3月公布首家增发计划后,直到8月中旬才被联交所接受,间隔5个月。上述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中间的五个月不代表监管不受理,方案出具后,还有中介尽职调查、品控核心流程,最后可以申报。"

总体来看,从《答记者问》来看,此前行业对“一刀切”的担忧基本可以打消,科技创新领域的融资需求仍将得到支持。关于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

支持资本市场高水平技术自立自强的进展,证监会表示,相关文件将适时出台,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发债、并购重组建立“绿色通道”。 提高审评登记效率,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

部分行业的融资将受到限制

从细分行业来看,确实有一些行业在2023年出现了股权融资收紧的迹象。例如,A股券商行业尚未落地单笔定增,中原证券、华信股份两家券商撤回了私募申请,这两家券商分别于2022年4月和12月发布了定增计划。据Choice数据统计,目前有财达证券、中泰证券、南京证券、国联证券、

国海证券、天风证券、浙商证券、金龙股份等上市证券公司或股份制证券公司的定增计划仍在进行中,但这些计划自2023年以来一直没有落地,旗下的中联证券、 凯达证券也是2022年发布的定增计划,但目前的进展似乎并不顺利,旗下中联证券定增方案于2022年9月底发布,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三轮审计询盘。相比之下,2022年行业有华创云信、长城证券、国金证券3次定增(这3次定增计划公告均发生在2021年)。此外,中金公司和华泰证券发布的2022年配发计划尚未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自2023年以来,券商行业一直没有出现任何股权再融资落地。

证监会8月18日的声明明确了部分行业未来融资限制。证监会指出:“突出利弊支持,研究对破网、破网的上市公司和行业融资活动的适当限制,要求其提出提高市值的方案。"

根据Choice的数据,自2022年以来,只有2家大型净银行的银行业公司宣布了额外的发行计划。相比之下,2019~2021年每年至少有2家银行宣布增发计划。

过去几年,股权融资,包括IPO和再融资,实际上经历了一个“黄金期”。

2020~2022年堪称每年A股IPO的大年。据统计,2021年共有523家A股公司登陆A股,募集资金总额5426亿元,IPO数量和募集资金金额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A股IPO公司将428家,融资总额5870亿元,创历史新高,沪深交易所将获得2022年全球IPO融资第一和第二名。

虽然2023年IPO的步伐有所放缓,但A股定额配售市场同比增长较快。这也是2020年以来再融资市场“黄金期”的延续。

2020年实施的新规将简化创业板再融资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覆盖面;针对发行标的、发行规模、定价基准、锁定期等优化定增制度;延长审批有效期是定额增加和放宽。由此,固定投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此外,新规也大幅降低了非公开发行的失败率,据中信证券称,2020年以来的失败率较2019年的高点大幅下降。

上述股息效应也持续到2023年。据机构统计,1~6月固定发行规模为3519亿元,同比增长82.43%,固定增持发行规模占股权融资市场的53.1%和再融资市场的77.68%,均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长。

从现有项目来看,据机构统计,截至7月18日,

2023年,拟发行定增项目475个,规模8932亿元,其中电力设备(1589亿元)、房地产(1045亿元)、电子(819亿元)、基础化工(654亿元)、有色金属(545亿元)位列募资前5名,募集资金总额4652.86亿元, 超过总筹款额的一半。

其中,电力设备也是2022年私募规模最大的行业。根据中信证券2023年1月发布的《再融资市场回顾与展望——聚焦2023年再融资市场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从中信证券第一产业分布来看,2022年完成定向增发的企业涉及30个行业。其中,募集资金最多的行业是电力设备,2022年募集资金1174亿元,宁德时代450亿元竞标定增成为注册制实施以来最大的再融资项目。此外,还有电子、计算机等科技产业,以及交通运输、基础化工、电力等周期性产业,跻身募集资金前十的行业之列。

但从过往发展历史来看,再融资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一些跌宕起伏。

上述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再融资市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初期(2006~2013年)政策初步形成,融资规模保持低位;发展期(2014~2016年),创业板再融资放宽,并购重组政策放宽;紧缩期(2017~2019年),政策全面收紧,定增市场快速回落;宽松期(2020年至今)实施新规,再融资市场迎来黄金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答记者问》中,并购的市场化改革也是监管关注的焦点。证监会认为,并购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顺应市场需求,深化并购市场化改革。一是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二是优化完善“小额快速”等审核机制,延长股票发行重组财务信息有效期,进一步提高重组市场效率。三是出台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购买资产的相关规则,丰富并购重组支付方式。四是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通过并购渠道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据证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市场每年进行并购约3000起,交易金额超过1.5万亿元。

那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未来的监管将比IPO和再融资更支持并购?资深投行家王继跃表示:“证监会今日(8月18日)的相关声明应理解为:此前支持并购,未来将进一步支持;IPO和再融资也将得到支持,但取决于市场平衡。"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