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央行网站8月20日,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视频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金融业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和复苏,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会议指出,要注意保持贷款稳增长节奏,适当引导平滑信贷波动,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稳定性。
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金融
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化解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在8月17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也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统筹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稳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据浙江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和林介绍,监管的接连发声特别释放出债务风险防范的信号。
又如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业内人士指出,要推进体制机制联动改革,发挥财融合力。潘林认为,地方债务的本质是地方收支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地方债务风险的最佳途径,这需要政府长期可控的预算管理和力所能及的可持续支出水平。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财政支持需要正常化和可持续化。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报告发布了金融援助利好,以降低地方债券风险。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1%和13.5%。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务同比减少10469亿元。
潘林还表示,化解金融风险是今年的重点工作,监管机构和机构要以目标为导向落实政策,守住无债务风险的底线,妥善处理地方债、公司债问题。当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协调。“要保持无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需要因地制宜,没有国家处方。”潘和林说。
加大贷款力度
会议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要充足,节奏要稳,结构要优良,价格要可持续。各大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大贷款投入力度,国有大型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货币和金融政策将进一步朝着稳增长的方向发力。
会议还强调,要注意保持贷款平稳增长节奏,适当引导平滑信贷波动,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稳定性。要注重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这为银行信贷增长提供了清晰的想法。事实上,此次提到的相关领域依然是薄弱的信用环节。今年以来,央行结构性政策持续发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报告》,支持普惠金融、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都是结构性工具“先进”的方方面面。
协调增量抵押贷款和现有抵押贷款
“调整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会议还要求,要注意保持贷款平稳增长节奏,适当引导平滑信贷波动,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稳定支持。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步降低,规范贷款利率定价顺序,综合考虑增量、存量等金融产品的价格关系。充分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的重要作用,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切实发挥金融在促进消费、稳定投资、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易居研究院调研主任严跃进表示,这是房地产政策在金融体系调整优化的体现,对下半年的系列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提到了支持城中村改造。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城中村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下一步信贷投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结合政策导向,对城中村的金融支持势必加大,其背后涉及的融资贷款需求将成为金融机构非常重要的业务来源,对拉动投资产生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
会议指出,“兼顾增量、存量等金融产品的价格关系”与住房贷款利率密切相关。目前,增量抵押贷款利率继续下降,约为3.7%,而部分地区现有的抵押贷款利率仍高于4.2%,增量与存量之间的差异约为50个基点。在严跃进看来,如何降低存有住房贷款利率非常关键。“统筹考虑”对各地商业银行、房市、信贷部门具有启发性。
“跟进实体经济和重点新兴领域薄弱环节,保障楼宇交付、城中村改造等领域信贷增加,促进了信贷企稳回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持类似观点,后续中国人民银行仍可能通过降准和结构性工具稳定银行综合债务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投募信贷资金,商业银行也将积极运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机制,挖掘LPR报价利率潜力,继续合理受益实体经济。
潘林指出,满足要求还与房地产行业的一些风险问题有关,这是亟待解决的金融风险之一。如今,围绕房地产市场的隐患在于房地产行业的供需逆转,但房地产企业的信用杠杆仍然很高,不及时处理的房企可能会有债务违约的风险。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需要购房者恢复信心,市场必须从一二线开始稳定。对于2023年的市场,随着信贷供给的井喷,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稳定,出现了“小阳春”,但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仍在调整中。未来,房地产市场仍期待更有利的政策。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