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简述——
●把专利转化应用的着力点和目标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
●成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专项工作组,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监管事项。
●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登记认证试点平台。
●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实施。
●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全覆盖。
●依法严格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 我们将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平等保护。
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产业化
在发展目标方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提升全国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0亿元。 一批专注硬技术、掌握专利的企业发展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快提升。 注册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突破万亿元。
该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是突出专利产业化导向,服务实体经济。 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专利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 要推动专利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启动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对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未实施实施五年内无正当理由的可以由国家无偿实施促进专利转化。 ,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新国家体制优势和超大市场优势。 要推动重点行业知识产权强链提效,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建设和运营重点行业专利池,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 同时,要有效发挥我国超大型市场优势,为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发展提供肥沃土壤,鼓励在前沿技术领域开源专利探索作为未来产业,扩大专利产业化规模和效益。
四是突出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协调专利创造与申请、创新投入与产出、产业发展与安全三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加强部门协作和中央地方协调,盘活现有专利、培育中小企业、激发内生动力、构建服务生态圈。 ,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提高专利综合利用效率。
五是突出目标导向、效益导向。 注重工作成果可检验、可评价、可感知,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多种数据监测机制,用实际数据检验实施效果。专项行动计划。
成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专项工作组,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监管事项
《方案》强调,要加强组织实施,坚持党对专利转化利用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专利转化利用专项行动小组。 加强绩效考核,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督导事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建立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注册认证试点平台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登记认定试点平台,指导制定团体标准《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评价方法》,组织地方企业开展专利产品登记工作。 截至目前,试点平台已批准注册专利产品2.8万余个,总产值近3.5万亿元,参与企业超过1.2万家。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产品标识。 在不同产业领域,培育一批经济效益高、专利价值贡献突出的专利密集型产品。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 重点客观评价专利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实际贡献,研究制定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国家标准,加快试点平台建设和升级,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其他方式完善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 科学的。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 推动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有科技骨干企业全面开展专利产品登记,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切实促进专利技术产品产业化。
四是加强示范引领。 鼓励各地结合区域产业特点,积极开展培育和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试点探索。
《方案》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作为重点任务。
一是在技术供给方面,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制度,推动专利从高校科研机构向中小企业加速转移转化,以技术赋能中小企业。
二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力度,提高信贷规模和融资便利性。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一链一月”等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
三是在服务支撑上,完善专利转移服务,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开展专利转化和申请服务,精准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知识产权市场体系。高标准,构建良好的专利转化生态系统。
截至2023年6月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累计发放贷款800.5亿元。
2022年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首次实现“百亿”突破,即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和期末贷款余额均超过贷款户数突破“千亿”大关,全年累计贷款户数突破“万”大关。 2023年继续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当年累计发放贷款800.5亿元,同比增长36%; 当年共发放贷款9,556笔,同比增长60%; 贷款余额1696.5亿元,同比增长36%。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按照《方案》要求,继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 一是修订出台相关贷款管理办法,支持银行为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研发提供贷款,可根据业务特点、运营模式等灵活安排,满足不同的专利研发和应用需求。发展和转型的需要。 二是继续从省级行政区域和金融机构两个维度扩大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试点。 三是扩大内部评估试点,开展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的技术输出。 四是研究论证登记、估价、补偿、处置等各方面一揽子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
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实施
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创设的新制度。 去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措并举开展试点,推动专利开放许可。 试点以来,已有6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和1500余家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参与其中。 调查显示,49.6%的专利持有者愿意采用开放许可,其中近90%是在大学。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落实专项行动计划有关安排,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落实和高效运行。 一是总结试点经验,完善与专利开放许可相关的交易服务、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等配套措施,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实施。 二是在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专利、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等任务落实中,充分发挥专利开放许可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对接转化的制度作用。通过专利产业化形成规模企业。 三是对已达成并备案的专利实行开放许可,落实减免专利年费的规定,依法依规登记认定技术合同,并享受相关优惠待遇,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制度的实施。
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专利,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全覆盖
一是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现有专利进行全面清查。 动员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建立供需对接、推广应用和跟踪反馈机制,力争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的有效专利全覆盖。 2025 年底。
二是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进行评估和反馈。 入选的专利将统一在线注册、存储,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按照行业细分匹配推送给企业。 企业将评估专利产业化前景,反馈专利技术提升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向。
三是加强促销对接和资源匹配。 加强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协调配合,根据现有专利分层,采取差异化推广措施。 针对高价值专利,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推动高校精准对接,促进专利高效转化。
如何回应外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关切和诉求?
《方案》明确鼓励境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在中国转化实施专利技术,体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专利技术在中国境内转化实施的明确立场。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创新环境。 。
一是完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沟通机制。 与外资企业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广泛听取外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和诉求。
二是依法严格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 坚持平等对待、平等保护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大专利执法力度指导和侵权纠纷处理工作,严厉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加强技术秘密保护,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