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记者曹倩)今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证监会首席律师焦金红、人民网国际部主任金中夏中国银行副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郑伟出席“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并致辞。
在A股关键时刻,这些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透露了下一步金融业开放的最新部署安排,并回应了中国股市、投资者信心、人民币等热点话题汇率。
金融监管总局周亮: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监管考核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银行保险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问题。 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监管考核,加强对实施情况及相关风险的监测分析,保障银行保险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周良指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准备工作:
一是完善规则标准。 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的制度框架,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重控制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 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评估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指导金融机构全面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环境风险管理。
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环保等创新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 进一步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抵押质押融资业务,稳步开展碳金融业务,提高碳定价有效性和市场流动性,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异化保险费率机制,完善保障绿色经济活动。 风险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 严格控制项目融资碳排放,完善客户信用管理,将碳绩效和碳定价纳入信用管理流程,共同推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气候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高碳行业资产风险暴露情况,制定针对性应对方案。
四是完善日常监管。 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监管考核,加强对实施情况及相关风险的监测分析,保障银行保险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五是推动国际合作。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框架下,加强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讲好中国故事,利用“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峰碳中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证监会焦金红: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是提振信心的重要保障
焦锦宏表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资本市场面临较大风险挑战。 证监会从加快投资侧改革、提高上市公司招商引资率、优化完善交易机制等方面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完善交易机制。 一揽子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措施,对有效增强活力、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向好的发展大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焦锦洪指出,提振投资者信心需要健全法治、严格监管、健全投资者保护。 只有科学、完整的法律体系,才能使市场各方对市场的规则和秩序充分信任,对市场发展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放心投资; 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可以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水平。 提高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时剔除市场上的坏蛋和害群之马,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各方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市场的活力才能得以显现。得到显着改善; 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是提振投资者信心、最大限度防止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保障。 即使投资者受到侵害,也能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也能及时赔偿投资者的损失。 投资才有信心。
焦金红表示,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强化监管执法,着力完善投资者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包括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一批长效、基础管理的基础性制度相继落实,资本市场法制体系日益完善。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监督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击。 投资者保护有效加强,中国特色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基本形成。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严格监管执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焦金红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以健全的法治、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努力提振投资者信心。
一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推动公司法修改,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法规,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制度规则,建改废解释,使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整,为加强监管执法的法律保障。
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监管转型,加强各条线监管协调,构建高效协调的监管架构,完善适应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强化零容忍执法威慑,深化与公安、司法部门的合作。 强化监督执法合力。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不断完善监管工具箱。 要坚持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率,推进阳光监管,努力消除“口袋政策”,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着力提高监管透明度和一致性。监督。
四是提高监管技术水平,加快监管技术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监管信息融合,研发推广实用分析工具,推动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五是持续加强投资者保护,坚持将投资者保护理念融入资本市场监管全链条各个环节。 推动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常态化,统筹运用行政和解、先行赔偿令、回购等制度措施,丰富持股行使支持诉讼论证判决等实践,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金中霞: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开放必须平衡好开放与稳定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有序推进金融业开放,推动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融市场开放取得了显着进展。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深化,稳步推进。” 金中夏指出。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制的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指数来看,中国是近年来金融业开放度排名提升最快、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 同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今年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首次突破3%。 从贸易看,1-7月,人民币结算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4%,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从投资看,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余额达9.8万亿元。
金中夏表示,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系统化、制度化开放局面。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加吸引外资的意见》。 金中夏指出,人民银行不仅要扩大市场准入,还要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
三是确保财务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新变化。 全球流动性趋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暴露。 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挤兑,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发达经济体加息。 溢出效应。
“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在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同时,也要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只有处理好开放与稳定的关系,才能实现行稳致远。” 金中夏说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郑伟:提高企业跨境资本运作自由度更好支持总部经济
“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和韧性持续增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据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468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为1.7%,继续处于合理合理区间平衡范围。” 郑伟指出。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保持在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绿色产品出口势头强劲,支撑我国经常项目保持合理顺差。 资本项目跨境资金流动企稳向好。 上半年,外资呈现净流入态势。 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增加,其中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
郑伟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坚持深化改革,推动跨境投融资高水平开放。 继续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优化熊猫债和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的政策管理,不断完善境内债券市场开放政策,促进合格债券发展。境内投资机构境外投资业务有序开展。 同时,继续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提高企业跨境资本运作自由度,更好支持企业发展。总部经济。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并支持中小微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设立汇率风险规避资金池、担保征信等,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对冲成本。发布外汇衍生品使用汇率风险情景和安全套,引导中小微企业牢固树立汇率风险意识。 (阳光资本之眼)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