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就试点中投顾问业务开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式采访易方达基金副总裁陈彤。
加强对“顾”的指导和监督
回顾四年来的发展,陈童认为,投资顾问业务试点有效填补了市场上代表客户利益的专业代理人的角色,对提高投资者专业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居民金融需求。 发挥了有效作用,也是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着力点。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是对四年来全行业试点成果的总结。 多角度探讨咨询服务内涵,明确各类投资咨询业务发展模式,扩大可管理资产范围等,可操作性强。
加强对“顾”的指导和监管是新规的一大特色。 《征求意见稿》指出,投资咨询机构只有在充分了解客户情况后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未了解客户情况之前,不得展示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在未进行匹配前,不得展示历史业绩。 ; 强调要建立健全客户回访机制,明确客户回访程序、内容和要求,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回访了解业务运营情况和服务效果。
对此,陈佟表示,监管部门在当前业务发展和投顾服务产品化等个别情况中看到了“重投资、轻投资”的倾向。 这些都有些背离了投资咨询业务“服务”的本质和创业的初衷。 因此,加强“咨询”引导,引导市场机构强化经营初心、本源。
此外,《征求意见稿》根据实践经验,对原定规则进行了有益修改。 在陈彤看来,“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仓位集中度和换手率的调整。 同时,私募基金纳入投资顾问基础资产,扩大了可投资资产范围。 从国外经验来看,投资顾问可投资资产的范围非常广泛,而随着我国投资顾问业务的不断发展,未来其投资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未来,随着投资顾问业务逐步从试点走向常态化,相信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投资顾问业务将进一步为切实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公开发行行业。” 陈佟补充道。
建立健全多层次投资顾问体系
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获得试点牌照。 与券商、第三方等机构相比,基金公司开展投资顾问业务的优势在于“投资”,而挑战则在于“咨询”。 近三年来,基金公司为了弥补自身在客户来源和交易渠道方面的短板,纷纷在其他外部基金销售机构开展投资顾问服务。 基金公司在组建咨询团队时,在人员招聘、管理、持续培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那么,基金公司投顾业务的“咨询”到底该怎么做呢?
陈童认为,解决之道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投顾体系,探索科技赋能投顾业务场景。
“多层次”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客户类型的多层次。 我们将针对高净值客户、长尾客户、机构客户等不同客户类型组建有针对性的顾问团队。 二是服务类型多层次。 围绕托管和非托管投资咨询服务建立和完善服务内容。 三是多层次的顾问认证和持续培训体系。 在海外,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顾问需要通过Series65考试。 如果顾问想要真正管理客户账户并执行投资职能,他们还需要通过SIE+Series7系列考试。
“我们目前正在申请设立销售子公司,未来我们会以这个子公司作为交易渠道,开展投资咨询业务。我们也会继续重点招募咨询团队。另外,我们非常重视系统的建设。” “金融科技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顾问能够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陈童透露。
同时,陈佟表示,业界也在讨论如何建立咨询体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加完善的顾问认证体系将会推出。”
从管理规模来看,国内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10月启动试点以来,截至2023年3月末,共有60家机构纳入试点,服务资产1464亿元,合计524 万客户。
陈佟认为,投资咨询业务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当前,投资者需求和监管引导使得投资顾问业务更具活力。
陈彤还提到,“我们也在关注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利率改革等政策对投资顾问业务的潜在影响。 历史上,海外个人养老金等业务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 同样,我们有理由相信,此类业务在中国的出现也将推动投资咨询业务的发展。”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