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
近日,学者颜宁在个人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在参加博士生免试面试时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公众热议。 她的问题是,假设10年后,你已经取得了成功,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这辈子有什么科学技术问题,如果你能解决或者突破的话,你会觉得这辈子无悔了吗?
据颜宁介绍,她问了20多个学生,但没有一个答案让她“眼前一亮”:有的学生表示一时没有多想,有的只能泛泛地谈自己的兴趣,他们仍然不知道。 有些只是看起来一片空白。 看得出来,颜宁有些失望。 她期待“一两个能够敞开心扉,谈论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的同学”,希望他们能找到“让人从心底里想要研究的东西”。
这些学生或许也有一些“委屈”。 正如不少网友所说,可能是“担心我的回答不恰当,影响面试”,也可能是这些问题“问本科生还太早”。 据颜宁介绍,能够进入面试的基本上都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能招聘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 可见,答不上问题并不影响他们的优秀,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留下痕迹。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 颜宁这个问题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是真正的优秀? 是指超高的成绩、良好的成绩,还是对科学研究的真诚热爱和造福人类的无尽热情?
有人说,学生先解决基本温饱,多发表论文,想办法当教授,然后再考虑未来。 这种观点非常“有根据”,但也可能是对生活的一种误解——如果有人认为梦想只是在遥远的未来,而之前实现梦想的过程都是毫无意义的努力和劳动,那么这就意味着,大半辈子,人都变成了单纯的手段,时间也沦为了一个完整的工具。
人生的梦想不是目的、终点,而是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 这其实也是颜宁提问所传达的重要意义:在科研训练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发现值得你和团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当你找到它们之后,你就是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读书、学习的过程,而这就是人生中最难忘、最珍惜的幸福时光。 当然,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
然而,在激烈的讨论中,一位网友的声音显得格外冰冷刺耳:“刚读研究生的时候,你会有一定的信念感,但你会一次又一次被告知,你的想法毫无意义。 最后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这篇文章能发表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被颜宁问到的同学中,是否有一个人曾经和她有着同样的热情,却渐渐被淹没? 骨感的现实已经磨平了棱角吗?
这也是颜凝芝的提问带来的提醒:追求梦想虽然是个人行为,但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实现; 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可以保证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梦想、追求幸福。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优先考虑“自己内心想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而不是“一些文章”。
年轻人或许还无法回答燕凝芝的问题,但人们也不必为此太过担心。 就像曾经就读于中文系、非常热爱文学的作者一样,他在本科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在哪里,因为文学的世界太广阔太广阔了。 正如颜宁所说,“人类的知识多了一点,还有那么多未解之谜在等待着我们。”
对此,重要的不是同学们能否回答颜宁的问题,而是为同学们架起一座到达远大理想的桥梁,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只要有这座桥梁,我相信不断前行、不断探索的年轻人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答案,也一定能够自信地让颜宁老师变得“美丽”。
之前报道过
颜宁:博士面试,问了20多个同学,没有一个让我眼前一亮
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创院院长(筹)、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7月8日在个人微博分享了近期参加博士生免试面试的经历,引起学术界关注。
颜宁在文章开头强调,文章“很说教,不喜欢就不要进;如果冒犯了,我不要,提前道歉;只是一个介绍。”
颜宁介绍: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博士生免试面试。 能进入本轮面试的基本都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能招聘到的资历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 除了常规的问答之外,我几乎问了所有人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是二十多个同学没有一个回答我的眼神。 当助教的习惯是问最棘手的问题并获得最高分; 前者是强迫人们思考; 后者,我一直认为进入大学后,成绩不再那么重要)。
颜宁的问题是:
假设10年后,你成为了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即独立领导一个实验室的博士生导师),并且拥有了你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资金、完善的实验设备、很多时间),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这辈子有什么科学技术问题,如果你能解决或者有所突破,你会觉得这辈子无悔了吗?
颜宁认为:可能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非典型,采访太紧张了。 近一半的同学诚实地说,现阶段没有思考过这类问题,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非常感谢大家的诚意,这也很重要) 。 好答案); 有的同学谈到了文献中具体的小问题; 有的同学大体讲了一些感兴趣的领域,但当被问及这个方向有哪些实验室时,他们却一头雾水……
颜宁说:“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高,否则就无法进入面试;有的学生甚至发表了不止一篇学术论文(但除了其中一篇,如果你只问涉及到的实验细节的话)在一篇论文中,但我无法解释清楚......)我反思了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个问题是否为时过早,但我始终期待着一两个同学可以敞开心扉谈论它——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难道真的没有什么能让人发自内心地想研究吗?”
至于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颜宁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这几个月和年轻PI聊天中最常讨论的主题之一:你们有这么好的出发点和支撑有条件的话,你必须要有远大的梦想,志存高远! 没有必要只在文献中寻找你的科学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大多数都不是真正原创的; 不要总是遵循以前的博士或博士后实验室的方向和常规; 不要给自己设限 如果你到大自然、到诊所、到社会去观察情况,你会发现到处都有好的问题。
颜宁写道:“人类的知识多了一点,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这几年、十几年的科学研究和训练,给了你们能力、武器和科学方法。PI,天高任鸟飞,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对你和团队来说值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对你自己的互相鼓励。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