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新冠肺炎突袭,引起了一定恐慌,封村、封路、封闭小区...在灾难面前,“活着”自然是第一位,于是人类的需求降回底层:安全。
按照去年年底的趋势,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今年厦门楼市大概率将迎来一波小阳春。而随着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来袭,也让众多购房者开始思考自身的买房需求。
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如今大多数购房者会更加注重房屋面积、小区环境、周边资源,却常常忽略房子的一些隐性品质,比如:房屋结构、物业,以及开发商等。
01
疫情是房子的“过筛器”
2月10日,香港确诊第42例新冠肺炎患者,巧合的是,他与1月30日确诊的第12例患者同住青衣长康邨康美楼,同一栋楼、同一户型、共用一条粪渠,相隔10层。
当晚,香港再有3人确诊,其中2人住在该小区。
2月11日凌晨,香港连夜撤离康美楼34层所有“07”室住户,并安排工程师对排气管进行检查。
如此大张旗鼓是为何?这和我们又有何关系?
或许,他们是担心历史重演,康美楼会成为第二个2003年的“淘大花园”。
“非典”时期,香港共确诊1755人,其中淘大花园一个小区便占了331人,死亡42人。为何一个小区,感染如此密集?
根据事后调查,淘大花园的污水管是打通的,如果一个携带病毒的患者使用过马桶,便会通过污水管—地漏—换气扇—天井层层交换,最终感染其他住户。
正所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乖乖听话宅家的人们,又怎能想到,躲过了外面形形色色的人群,却没躲过家里的马桶。
从此,寸土寸金的香港,在“非典”过后,淘大花园的房子竟几乎无人问津。
通风、南北通透往往是房子的首选,但除此之外,梯户比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梯户比越高,说明同住一栋楼的人群越多,那么在这种特殊时期,安全隐患也越高。
02
物业差的房子一定不能要
危机危机,危和机往往是并存的。疫情之下不难发现,优质的物业不仅升值保价,在关键时刻还能保命。
在此次防疫工作中,有些物业不仅得到了众多业主的点赞,将来也很可能因此而使小区房价升值。
而在平时或许感觉不到的弊端,在这次疫情之下显露无疑。钉门锁门,消毒不到位,出租户不让回...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而优质的物业,不仅让业主有安全保障,也给予了人文关怀,免费送菜、统一消毒,甚至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
03
尽量避开小开发商
这只黑天鹅,对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而房地产也是首当其冲。
数据显示,2020年是房企债券到期高峰,95家房企年内到期债券达到5000亿元以上,相较于2019年上涨45%,房企的融资及偿债压力较大。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2020年以来全国已有81家房地产相关企业破产清算。其中,不少房企都是二三线城市里的中小型开发企业,有的负债过高导致资金链断裂。一些负债高的房企一边着手“线上复工”加大优惠吸引客源,同时寻找合适机会尽早安排融资。
如今市面上的楼盘大多为期房,开盘销售,1-2年后交房。在这期间,如果房企资金链断裂,质量问题、延期交付、房子还未建完跑路等,那么麻烦的终究是购房者自己。
因此,买房时尽量选择靠谱的品牌开发商,实力更有保障,品质也会更好。
04
最后一些建议
房子是一件商品,但绝不仅仅是一件商品。那么,疫情之后,我们该如何买房呢?
尽可能选择建筑品质高的房子,通风采光好、小区楼间距大、梯户比合理;
一个应对各种事件措施全面、态度良好的物业服务,可以加分不少,而且物业对房价的影响占比未来也将提高;
房子保值性、增值性依然是重点,因此地段、周边配套肯定需要考虑;
此外,医疗配套的便捷性也将成为考察住房的重要因素。
这次事件之后,要更加珍惜生命、加强锻炼身体,也要更加努力工作、挣钱,买大房子、好房子!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邻里社、澎湃新闻、中原地产
上一条: 厦门这个区复工率全市第一!明年还将新增投用一座商场
下一条: 福厦高铁厦门段陆续复工 岩内隧道置换工程主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