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8月,华北电力大学“天山通语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再次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续第六年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志愿服务活动。 队员们把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活动。
一、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团结之花
7月初,“天山同语民族团结”团队来到河北保定,在前进小学开展宣传活动。 队员谢仁爱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开展“推”志愿服务的经历,了解到了锻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团队成员叶博南讲述了在冬奥志愿服务过程中与少数民族志愿者一起努力、共同奋进的故事。 彼此手牵手,共同培育团结之花,此次活动实现了“天山同语民族团结”队伍新老成员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开展经典诵读,坚定文化自信
六年来,“天山同语·民族团结”志愿者服务队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课程,为700多名孩子教授国家通用语言。 课堂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普通话背诵经典诗歌,讲解作品内容,并进行声乐练习,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队员们还将普通话教学融入多方位、多类型的知识教学中,通过“推小游戏”、学唱红歌、开展主题画、举办传统文化诗词大会。 通用语言,写标准字。
3、夜校“促普及”助农助推乡村振兴
在新疆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人们经常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开设“天山同语·民族同心”大众夜校,向35-50岁普通话薄弱、文化程度低的农牧民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为了让村民最大程度地学习有用、实用的普通话知识,志愿者开设了高中、初中三个级别的夜校,并进行针对性教学。 经过一个月的中级班学习,一位农牧民高兴地说:“因为之前普通话不能熟练使用,很多民宿订单都流失了。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学习,我的普通话进步明显。我的民宿生意越来越繁荣了。”
4. 丰富研究成果,制定未来政策
团队根据语言结构的基本情况,每年对服务群体进行跟踪回访,设计调查问卷,对“普通话”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为服务群体提供实证数据。有效推广普通话; 对不同群体进行访谈研究以了解受访者。 针对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现状问题和实际需求,为团队实现精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大数据+”分析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下精准“推荐”“热门”,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共同语言联系着人民,全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广泛交流、全面交流、深度融合。
下一步,华北电力大学“天山同语·民族同心”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立足河北省语言文字基地,将“普及”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项目化推进为基础的方式,聚集更多的团队成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据悉,“天山同语·全民同心”志愿服务队自2017年9月起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培训活动,累计服务人数超过3万。 团队受到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在服务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地方政府部门评估组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 团队连续三年收到教育部、团中央的感谢信和表扬信。 2023年,华北电力大学被批准为河北省语言文字基地。 (王成、金泽元、叶伯南)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