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江苏无锡举行的“考古发掘地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华东工作站”揭牌仪式上,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联合发布最新科技考古成果——无锡市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人骨检测报告。
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智慧治理综合实验室、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所副主任温少清副教授表示,这是首次获得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6000年前已成功获得,填补了因环境影响而造成的空白。 因保存不善而造成的中国南方古代DNA研究的缺失,为了解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化群体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了解,马家浜文化是无锡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说是无锡地域文明的源头。 2023年6月自然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无锡直播了无锡马鞍遗址两座马家浜文化墓葬的考古发掘。 发现两具古代骨骼,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学院提取了两具骨骼样本。 ,从其中一具骸骨中成功提取出古代DNA。
文少卿介绍,样本为男性,其母系遗传类型属于单倍群F1a1'4。 搜索并比较从各个古代地区的考古遗址中提取的已发表的线粒体 DNA 数据。 这种DNA被发现于越南北部(4000-2000年前)、老挝北部(3000年前)、印度尼西亚(2000年前)、菲律宾(1800年前)、广西(1500年前)的古代遗址中。前)和泰国北部的悬棺(2500-800 年前)。
温少卿表示,通过将无锡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古人的这一基因型与现代各语系人的基因谱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古人之间存在着母系遗传联系。马鞍人及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古代人群。 同时,与现代各语系人的家谱比较也揭示出,古代马安人与现代侗台语人和中国南方汉族有着密切的遗传联系。 该研究首次获得了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目前,长江流域的古DNA数据仍然有限,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总台记者 李晓)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