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技能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对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近日,厦门出台《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18项政策措施,在厦企业、各类劳动者、各类重点群体、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大类对象将获得重大利好。昨日,市人社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方案》有两大亮点,一是覆盖面更广泛,包括对就业群体的覆盖和对企业的支持;二是在培训过程中对各方面支持政策更加全面。
亮点1 增强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政府支持方式让企业采取“学徒制”,以此增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根据《方案》,企业可按规定与各类院校合作向市人社局申请组织实施本企业职工开展技能人才“学徒制”联合培养,对学徒进行非全日制学籍注册,采用弹性学分制,有计划地对优秀技术工人进行培养。
对在规定学制内修获足额学分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或毕业证书的,按规定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亮点2 劳动者自主提升可获补贴
劳动者想自我提升,政府不仅鼓励,还给发补贴。根据《方案》,今后,劳动者自主提升技能也将获得重大利好。在我市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办理实名制登记的城乡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证书后,可按规定获得补贴。对相应办理登记的来厦台湾同胞,明确在技能培训方面与我市劳动者享有同等待遇。
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也将获扶持。我市将面向本市户籍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两后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针对性技能培训。
提醒
就业困难人员培训有补贴
就业困难人员可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开展短期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政府按规定给予个人补贴。
七类人可获免费技能培训
我市将面向退役军人、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残疾人等七类群体提供针对性免费技能培训。
声明: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及主办、承办单位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权利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上一条:挖掘更多文化产业人才:多所高校院系与星巢越中心合作成立实习基地
下一条:厦门再添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占今年全省新增数一半,我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已达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