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围绕“科技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会议主题,广泛邀请行业院士、企业高管、技术带头人、资深专家学者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最终形成“节能动力、新能源、底盘系统”六大版块框架下的1场全体会议、2场主论坛、3场院士论坛、19场技术研讨会、42场专题分会:网络连接、车辆集成和性能以及通用技术”; 此次活动将有超过500场精彩报告,预计将吸引近千家机构的3500名行业代表参与交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军院士在全体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万钢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3年年会上与大家见面。 今年是学会成立60周年。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谨代表学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会工作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我的同事、学会会员以及在学会辛勤工作的全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以基础研究为引领,推动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全面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已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核心。 重要的。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汽车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特别是在整车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等领域。 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万董事长刚才给我们列举了很多。 让我简单地列出一些:
一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领先。 量产纯电动汽车平均续航里程已达到400公里以上。 车辆整体能耗、智能化应用等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各种插件配置已经推出。 借助混合动力系统,主流车型综合油耗普遍降低至百公里2升,车辆氢能源全球领先。 燃料电池商用车氢耗、续驶里程、冷启动温度等主要性能指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了城市物流长距离、重载领域的多场景示范应用。 混合动力汽车的综合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重型混合动力双电机串并联方案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二是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从关键材料、先进技术、系统集成、全链条实现技术自主突破。 技术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全固态电池、新型尖端系统电池技术研发步伐不断加快。 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普遍达到每公斤6000瓦以上的水平,转速提高到1600转/分钟以上。 紧跟国外先进水平,加快电驱动新材料、新结构的探索。 在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我们率先量产了C2C、C2B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结构的高度集成和性能的全面提升,并启动了新型电池的研发。全有线智能机箱。
三是智能化发展成效显着。 国产半固态激光雷达已经开始应用于前端应用。 自主4D毫米波雷达产品正逐步进入量产。 汽车级AI计算芯片在计算能力和能效方面都有显着提升。 车辆集成预控制器产品正在从单域控制向跨域集成过渡。 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技术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量产车辆中安装的AR HUD数量持续增加。 手势、头部 手势、面部表情等功能已实现量产,实现多模式车辆控制。
在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演变,汽车技术正在进入深水区,前沿技术日新月异,颠覆性发展。技术不断涌现,全球汽车技术竞争正在向基础前沿迈进。 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从源头和底层实现关键技术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为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进一步发挥社团组织作用,重点开展前瞻创新战略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汽车工程学会的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层面研究和原创性研究。 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新目标研究,进一步发挥学会作为行业组织平台的作用,汇聚行业专家继续开展以技术路线图为核心的汽车技术创新趋势系列研究,建立提高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领先性,跟踪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技术动态和基础件(音频)系统工作,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共同打造汽车技术创新目标,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二是搭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进一步强化学会学术会议和技术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为前沿汽车基础科学技术和学术交流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创新成果展示和推广,强化社会各领域创新联盟的服务能力,支持构建从源头到创新技术主体突破,再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创新生态生态链充分发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等国际合作组织平台作用,以新技术、新系统、新车型联合研发和示范为起点要点是继续推动我国国际汽车技术交流与合作。
三是推动行业培养人才,持续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汽车人才梯队发展体系,依托选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人才。汽车行业的科学家,并以高水平科技进步奖和荣誉奖为基础。 加快汽车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充分发挥青少年关爱工程等青年人才计划的引领作用,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领域青年技术人才的科研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汽车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和培养。培养了一批探索无人区的人,一支愿意坐冷板凳的基础研究领域的年轻后备力量。
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陪伴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继续发挥行业组织、科技学会、学术机构的独特作用,牢牢把握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鼻子,与国内外同行共同努力。广大汽车工业科技工作者把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源泉。 鼓励汽车技术自我提升,为加快建设汽车强国作出更大努力。 谢谢你们! (文/汽车之家严俊)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