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相关金融机构认为,国内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随着各项配套规则的优化完善,个人养老金业务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700余种产品上架
一年来,个人养老产品的“货架”不断“上新”,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库。
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11月24日,个人养老产品共有745个。 从种类看,储蓄产品有465种,占比62.42%; 基金产品162只,占比21.74%; 保险产品99种,占比13.29%; 理财产品19种,占比2.55%。
总体而言,随着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的逐步完善,投资者的选择也逐渐丰富。 某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类个人养老产品虽然风格各异,但同类产品仍存在同质化问题。 金融机构开发优质、多样化长期产品的能力仍缺乏,产品吸引力有待提高。
同时,从投资者便利性的角度来看,虽然理论上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自主选择投资产品。 但记者调查发现,投资者实现真正自主购买仍存在一些“拦路虎”。 例如,他们只能从与相关销售渠道合作的金融机构购买产品。
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方连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议提高个人养老金水平建立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将个人养老信息系统纳入系统。 信息统一并与金融机构挂钩。 由于平台可以查询所有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真正自由选择产品。
产品良率仍低于预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购买保险产品、存款产品的投资者对其年化收益的满意度较高,而购买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其年化收益的满意度较差。
“我买的三年期存款产品,年利率为3.24%,年化收益率不低。” 投资人蒋女士告诉记者。 另一位投资者李女士对自己购买的基金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有些失望。
部分个人养老产品回报率低于预期。 某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分析,可能主要受两方面原因影响。 首先,从制度设计来看,个人养老产品投资封闭期较长,但理财产品的短期投资策略相似,收益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二是从制度上看,个人养老金产品净值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华夏基金发布的《个人养老金一周年投资者行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洞察报告》)显示,个人养老金未来升值预期是投资者选择开户的主要原因。 从存款情况看,投资者两年累计平均存款额超过1万元。 一般来说,年底是个人养老金存款的窗口期,存款金额仍有上升空间。
多位参与过个人养老产品的投资者告诉记者,是否交保费、购买哪些产品主要参考相关产品的收益率和稳定性。 《洞察报告》提到,调查显示,近70%的投资者预计个人养老产品年化收益率在3%至8%之间,28%的投资者甚至希望年化收益率在3%至8%之间。 8%。
显然,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投资者的预期仍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一年周期较短,养老金储备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关注时间价值。 无论您购买哪种产品,都要考虑长远。 太平人寿建议投资者根据家庭自身情况,尽早为可预见的未来养老支出做好准备。 在产品方面,要结合自己家庭的风险偏好,充分了解股权、固定收益等主要类别资产的特点,在各类金融资产之间做好配置。
不同投资产品第一年表现的差异也在影响投资者下一步的投资计划。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进行新的支付后,开始尝试资金多元化。 《洞察报告》提出,“储蓄+保险”是投资者首选,“基金+”组合也受青睐。
多措并举增强吸引力
对于刚刚实施一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金融机构作为重要参与者,也需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全国养老保险制度负责人认为,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金融机构要提高供给能力和质量,共同努力扩大试点覆盖面、优化制度。 比如,加快发展养老金规划等专业养老金管理咨询服务,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科学的养老金观和投资观; 基于个人养老体系框架,探索养老生态系统共建共享,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的养老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参与者; 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供操作规范、成熟稳定、注重长期保值增值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华夏基金表示,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必须持续加强宣传,开展普及科学养老理念的活动,提高参与积极性。 同时,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缓解投资顾虑,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投资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优化升级客户服务,提升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购买和持有体验。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理财公司应合理设定业绩比较基准。 同时,应采取与“养老养老”相适应的投资策略,严控产品风险,注重回撤控制,规避净值。 涨跌影响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总体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除了继续完善制度外,相关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是提高个人养老产品的投资回报率、提升服务水平。
翻译
搜索
复制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