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外债数据去年经历了小幅去杠杆,今年以来总体走势趋稳,预计上半年外债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7月21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面外债余额2.5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82亿美元,增长1.6%。
王春英表示,从外债的形成来看,有主动外债和被动外债。 不同类型的外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但变化相对稳定、温和。
从活跃外债来看,近年来境内主体跨境融资保持理性,活跃外债增减较为温和。 一般来说,企业跨境贷款、远期信用证等贸易融资、关联企业之间的直接投资融资、同业拆借等都属于境内主体主动利用境外资源的主动外债。
王春英表示,美联储前期货币政策宽松时,这些活跃的外债并没有明显加杠杆,因此后期政策收紧时调整压力相对较小。 主动外债余额去年小幅下降6%,今年上半年保持基本稳定。 2015年,上一轮外债去杠杆化,主动外债余额下降29%。 具体来看,今年活跃外债中,仅企业跨境贷款有所下降,其他活跃外债余额均温和回升或基本稳定。
从被动外债来看,今年以来,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更加积极,被动外债基本稳定。
“我们所说的被动外债主要是指外国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以及非居民存放在境内银行的存款。” 王春英表示,近期境外投资者连续两个月增持债券,且情况逐月好转。 与此同时,上半年,境外非居民存款余额也出现回升,扭转了上年的下降趋势。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这些被动外债余额更加稳定,体现了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从结构上看,我国外债结构合理优化,风险总体可控。
王春英介绍,从债务类型来看,近年来外债的增量主要来自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且多为中长期投资性质。 跨境存贷款等传统融资外债占比下降,达到53%。 从期限来看,中长期外债占比也持续上升。 同时,短期外债主要是跨境贸易融资和信贷,是进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必需且常用的融资工具。 其中,贸易信用无论是预收货款还是延期付款,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或者说是进口企业对海外供应商的选择权。 这是一个好的方面。 从币种来看,人民币外债占比处于历史高位。 到2022年底,偿债率、负债率、负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率均在国际安全线以内,因此外债的安全性也较高。 而且,我国是外部净债权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具有相对的协同性。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外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维持在14%至16%左右,跨境融资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匹配,未来我国外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王春英指出。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