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次性缴纳五年的储蓄保险保费,加上预缴的利率,可以相当于首年保费优惠30%。考虑到每年6%-7%的增长, “这个回报比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要好,大部分产品都贵很多。”陈女士告诉界面新闻。
随着两地通关引发的利差以及境外加息,“特种部队”香港保险、香港银行开户等成为今年社交媒体上的热词。 复利6%-7%的香港储蓄保险,沉寂三年后再次引起内地消费者的关注。 与内地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超过3%相比,香港保险真的有那么“好”吗?
陈女士向界面新闻介绍,她想购买的产品是某公司推出的多币种储蓄保险,年保费2万美元,五年总保费10万美元。
据了解,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一些香港巨头保险公司已开始向市场推出多币种保险,多达七至九种币种可供选择,涵盖英镑、美元、人民币、加元、澳元等多种货币。 每三年您可以选择兑换一次保险货币。
从2022年开始,香港将新增保单分拆功能。 保单可以拆分为多份保单,也可以结合变更投保人功能,将保单利益分配给多个家庭成员。
收益方面,根据陈女士提供的保单收益论证表,保单20年可提取现金价值为25万美元,对应收益率为5.21%; 60年可提取的现金价值为410万美元。 相应的收益率为6.6%。
为了吸引顾客购买保险,香港各家保险公司也推出促销活动。 部分香港保险公司可为重大疾病提供长达5个月的保费折扣; 储蓄保险方面,期缴保费10万美元及以上的5年期产品,保费折扣最高可达27%。 如果您一次预缴五年保费,预缴部分可赚取5.1%的保证年利率,高于不断上涨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如此巨大的折扣对于内地保险人来说是极其陌生的。 “在内地,严禁向客户提供保单合同规定以外的福利。像香港这样的公司级优惠在内地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这种利润让步会影响成本空间吗?”以及承保利润?” 内地有个人保险公司吗? 该频道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达了质疑。
不过,高收益、高折扣确实带来了今年香港保险的繁荣。 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内地访港旅客购买保险金额达468.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575.5%。 前三季度的保费收入也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434亿元。内地旅客缴纳的保费占香港所有新保单保费的32%。
从保单类型来看,终身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是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两种产品。 从新增保单数量来看,两者合计占比88%,其中终身寿险占比54%,重疾险占比34%。
香港主流保险公司今年业绩也取得大幅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友邦保险实现新业务价值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6%(固定汇率,下同)。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新业务价值9.94亿美元,同比增长35%,高于市场预期。
保诚保险新业务利润同比增长37%至21.43亿美元。 在香港市场的推动下,年初至今保费等值销售额增长40%至44.17亿美元。
虽然香港储蓄保险的高收益“看起来很漂亮”,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类产品是分红保险,保证利率极低。 高收益主要来自非保本利率。 能否实现预期收益与公司在计划中的投资水平密切相关。
根据陈女士提供的保单损益表,如果仅看保证收益,该保单的资本回报率将翻倍至19年。 从收益率来看,30年保单收益率为0.33%,100%年为0.52%。 这也意味着,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香港保险的收入将低于活期存款的收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无需过于担心香港保险收入的波动。
瑞银大中华区保险业分析师朱晓伟认为,投资红利是相对的,市场好的时候,实际利率会高于实际示范数据。 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会同时披露高回报场景和低回报场景,提前告知消费者,避免误导销售。
“保险是长期财富管理工具,不应以短期市场波动作为评价保险产品质量的标准。我们认为香港大型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在教育消费者方面做得更好”。 朱小伟说道。
为增加透明度及帮助保单持有人了解保险公司过往分配非保证利益的表现,香港保监局发布《承保长期保险业务(C类业务除外)指引》(GL16) ,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分红保单的信息。 对于非保证利益,发布股息实现率以显示保险公司实际分配预期非保证利益的表现。
据披露,并非所有分红保险产品每年都能实现预期分红,部分年份可能比预期低10%以上。 为了减轻回报波动,保险公司会选择将其获得的利润和损失分摊到较长的保单期限内,以实现更稳定的红利和分配。
为了更具前瞻性,分红保险的说明性摘要文件必须包括“悲观情景”和“乐观情景”,以加强持有人对红利波动性的心理准备。 假设目前的投资回报率为每年4%。 悲观情景是指每年连续下降固定百分比; 乐观情景是指每年持续固定百分比的增长。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