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指出,降费引客、“回头客”结束的背后,本质上是银行理财回净值后的正常市场表现,有利于在中间进行微调。年底市场波动的潜在风险,保护投资者。 重量”。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劣质产品将被淘汰,优质产品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财务管理次密集降息
储户王欣(化名)发现,最近她开始收到年底银行理财产品降费的通知。 年底的折扣基本都是50折起。 “虽然这部分成本不高,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还是有点意外。”她补充道。
事实上,近期,银行理财公司已开始在年底密集降息以吸引客户。
12月9日,上海银行金管发布“悦谋利”系列封闭式理财产品优惠利率调整公告。 固定投资管理费率、销售管理费率均由0.6%/年降至0.1%/年。 11月底,理财公司刚刚下调了“净谋利”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从0.6%/年下调至0.2%/年; 销售管理费从0.60%/年下降到0.25%~0.3%/年。
无独有偶,12月以来,光大金控陆续减免了“阳光碧机构利”等5款产品的管理费或销售服务费,信银金控已发布十余份“阶段性费用优惠”通知。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以来,上海银行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招行理财等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发布公告下调产品费率。 。 降息的重点是固定收益或现金产品,而权益类产品降息频率相对较低。
关于招商银行理财费优惠的公告
从优惠力度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和销售管理费大幅降低,从“50%优惠”开始。 中银理财部分产品费率仅为原价20%。 招银理财多款固定收益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率由0.1%下调至0.05%,较原价降低50%。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费率已降至0。例如,招行理财的现金管理理财计划费率将由0.2%降至0,进入资管理财行列。 “零元购买”; 农银理财的一款开放式理财产品近期也将固定投资管理费降为0。还有一些理财产品具有“断网免费”模式。 例如兴银理财的“富利兴合富达红利1号”,在产品募集期内,自产品成立之日起一年内,若产品估值日为当日单位累计净值的话小于1的,评估日不收取投资管理费。
降费的同时,从近期银行理财公告来看,今年四季度产品扩张的浪潮仍在持续。 11月28日,光大金控宣布,将单一机构投资者持仓上限设定为1亿股。 而这只是金融产品扩张的一个缩影。 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今年9月以来,理财公司已发布超过200家规模上限调整公告,提高产品规模上限。
提前终止提款
虽然一些产品正在降低费用并扩大吸引客户的能力,但一些金融产品也被提前终止以阻止客户。
“根据市场和投资运营情况,为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经认真评估,拟于2023年12月6日提前终止该理财产品。” 华夏理财在近期发布的产品公告中指出,近期,理财产品理财公司密集发布了6个提前产品终止公告。
无独有偶,招银理财在12月6日的产品公告中表示,提前终止某两年期固定收益理财计划B份额。 根据产品说明,该理财计划成立日为2021年5月18日,预计到期日为2031年5月18日。12月4日,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其参股人民币理财计划之一计划第1902号第6期将于2023年12月12日终止。据中国理财网信息显示,该产品成立于2019年12月11日,原产品有效期为2029年12月11日。
据普益标准监测,截至11月27日,市场上共有约1979款2023年以来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今年以来,各类理财公司约有1000个产品被提前终止,且大部分产品在收益为正的情况下仍被提前终止。 部分产品在提前终止公告中解释了提前终止的原因,包括“根据市场和产品运行情况进行决策”、“保护投资者利益”、“投资标的产品提前到期”等。
理财子产品布局
事实上,看似“热”与“冷”的走势背后,是银行理财公司在产品端“运筹帷幄”,根据年末市场变化优化结构。
从降费角度看,今年银行对金融产品费率调整的频率不断加大,旨在根据市场环境灵活微调。 记者注意到,不少理财公司在季末、年末冲刺期下调费率,等到市场回暖时又灵活上调费率。 例如,邮金理财某款零钱宝理财产品,根据公告,设定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优惠利率,销售手续费由0.25%/年下调至0.12%/年。 ,将固定管理费从0.15%/年降低至0.05%/年。 当时债券市场出现一轮波动,净值变动加大。 仅仅一个月后,随着市场再次回暖,该产品将费率上调0.01个百分点,销售费至0.13%/年,固定管理费至0.16%/年。
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理财公司作为营利性机构,在调整产品费率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不同时期不同产品的收费模式会存在一定差异。 。 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产品降费降利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小睿指出,从产品发行层面来看,随着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净值型产品的发行量和存续规模不断增加,规模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手续费率。
很多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背后,也是基于理财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判断。 普益标准分析师近日指出,近期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线的升级。 另一部分原因是存在规模太低,或者产品业绩不佳,理财公司不愿意继续经营。 此外,部分理财产品属于结构性产品,在满足触发条件后自动提前终止。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业绩较差、净值波动较大、管理规模较小的产品,提前终止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这也意味着,在净值化转型中,刚性兑付和“资金池运作”已经变得相对少见,产品优胜劣汰的逻辑变得更加凸显。
他进一步指出,通过降费“吸引客户”和通过终止客户“回客”两种看似相反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那就是顺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 通过降低费用、分享利润,可以促进一些优质产品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而一些市场接受度不高、规模较小的产品可以提前出清,这也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股市回暖,先开户抄底买股票! 智能定投、条件委托、个股雷达……给你>>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