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者不可劝,来者可追。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家知名机构和业内人士,从投资研究建设、考核机制、产品布局、渠道销售等多个维度,共同探讨和解决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希望能够拓展思路,明确行业的发展方向。 共建行业健康发展生态系统。
公募基金迎来万基时代,基金投资者的“选基难”问题日益凸显。 Wind数据显示,整个市场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从2018年底的5153只、12.9万亿元增加到最新的11471只、27.35万亿元。 以此计算,近五年来,公共资金总规模增长超过111%。 同时,大量基金缩减为迷你基金,万只以上基金中有1262只产品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占比11%。
万吉时代,基督徒很难选择基督教根据地
随着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 这种同质性不仅出现在被动型指数产品中,也普遍存在于主动型管理产品中。 Wind统计显示,包含“医药”、“新能源”、“价值”等关键词的主动股票型基金分别有48只、50只和200余只。
受访者表示,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 一方面,行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过程。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实际业务中存在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锐从投资端分析,产品同质化激增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国内基金的投资风格对成长股表现出明显偏好,投资风格偏向成长型股票。非常相似; 当能够提供机会和潜力的公司数量较少时,资金也会聚集在一起,在数量相对有限的股票中寻找投资机会。
天翔投资咨询评估中心表示,导致基金同质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 随着竞争的加剧,基金经理往往倾向于布局所有产品线,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同一类型的基金中,基金管理人往往会开发不同风格和策略的产品。 这必然导致市场上各种基金类型和策略的拥挤。
另一方面,管理人为了扩大规模,可能会采取不合理的基金发行策略。 中国一直存在“重初始化、轻持有(持续营销)”的现象。 基金管理人可能倾向于让基金管理人发行多个同一策略的产品,导致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多个相似的产品。
此外,追热点、追高点后发产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例如,当市场出现一个引起关注的概念时,相关主题基金往往会蜂拥发行。 为了扩大规模,管理者也可能选择在市场过热时发行尽可能多的产品。 如此集中的发行必然导致策略或赛道的拥堵,导致同质化。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完全是基金公司的原因,也和渠道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机是市场处于高点时。 基于来自股东、管理层、销售部门考核的压力,基金公司会一拥而上。 渠道也是如此。 如果A银行选择不在高点卖出,B银行也会卖出,客户就会流失到B银行,等等。
“适当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但过度同质化则加剧了投资者的选择风险,也可能带来恶性竞争,给基金管理人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上海证券基金评估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王璐表示,基金管理人在设计产品线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以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来做到这一点、确立品牌定位、加强投资研究、开发创新产品等来解决这一问题。
推动差异化发展
面对大资管领域的激烈竞争、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剧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状况,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差异化产品,满足持有人多元化需求也将是重要问题对于基金公司来说。 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
从结构上看,万只公募基金产品中,股票型基金数量最多,占比近60%,但产品管理规模不足25%; 其次是债券基金3400余只,规模占比32.1%; 仅300余种货币基金就占总数的40%以上。
“如果要追求差异化,最应该关注的是持有者的体验。不关注持有者体验的创新就是伪创新。因此,基金经理应该站在力争设计出更加适合投资者的设计。像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浮动利率基金这样的产品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天翔投资咨询基金评估中心表示。
此外,基金管理人还应客观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结构,注意扬长避短。 比如,要在优势投研领域继续深耕,不断完善行业“护城河”,或者努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客户认可度。
王锐还表示,产品创新需要了解投资者的需求、投资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避免追随热门产品的潮流。 此类产品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扩大规模,但在市场热点退潮后,就会给投资者带来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业绩下滑、规模缩小或清算,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与其不断创新产品,不如不断提升公司投研能力,赋能老产品业绩,实现规模有机增长。
华南某中小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依靠新基金扩大市场份额并不是中小公募机构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如果基金产品“做大不起来”,必须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来维持,这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一定的拖累。
放置合适的产品
推荐给合适的投资者
公募基金行业的宗旨是“受他人委托,代客户理财”。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随着居民投资理财需求不断提升,公募基金应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根据客户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合适的基金产品,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证监会2022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要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强化投资者服务意识。适宜性管理。 ,实行“逆向销售”。 这也提醒基金管理机构作为职业经理人,要科学把握基金发行节奏,勇于“倒卖”,避免短期行为,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财富管理时代,基金投资要服务于投资者的中长期投资目标,从适当性和资产配置入手,充分了解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向合适的投资者推荐合适的产品。 例如,追求长期增值、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 追求低波动、回撤较小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债券型基金。”王锐表示。
她还表示,理论上,低价买入基金、延长持有期限可以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但由于入市时机相对较难,中标率难以持续。 基金风险分散的目标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构建来实现,例如将部分债券型基金与部分股票型基金相结合。 如果短期股市相对疲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滑投资者的获得感。
天翔投顾基金评估中心进一步补充道,公募基金行业也应该更加重视投资教育,尤其是重点应该从销售转向投资教育。 只有让投资者真正树立正确的资产配置理念,才能避免“追涨杀跌”等严重损害获得感的投资行为。 只有让投资者真正获得收益,才能相信基金投资。
此外,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产品运营策略等方面,基金管理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信息披露。 这有利于投资者增加对产品的了解,树立基金公司良好的行业形象。 投资者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所投资的产品,才能增强持有的信心。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