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行业】在“不务正业”的质疑声中,蔚来手机发布。 9月21日,NIO 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有了新身份——CTO。 用他的话说,他之所以没有将CTO纳入他的外部TITLE中,是因为他不想显得过于自恋。 推动技术研发是CEO的职责。
从活动一开始,这位“CTO”就试图改变蔚来在外界心目中的标签。 “大家都知道,蔚来在整个行业里有一个口碑,那就是蔚来服务好,其实我从来没有这么坚信过。说实话,我们的服务很好,但感觉蔚来在技术上投入不够。” ”。
重新提升科技标签,展示在科技领域的全方位布局,也是NIO IN 2023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这次发布会上,你不仅能看到手机,还能看到“全蔚来技术栈”包括首款自主研发芯片和全球操作系统。
众所周知,在尚存的造车新势力中,蔚来的盈利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蔚来营业收入87.7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92.54亿元; 其毛利润仅为8700万元,整体毛利率下滑至1%。 尽管如此,公司近六个季度仍保持平均每季度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
重压之下、坚持大规模投入,蔚来研发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从NIO Phone看蔚来的研发逻辑
自从“造手机”的消息对外公布后,蔚来就开始面临铺天盖地的质疑。 有人认为,蔚来亏损严重,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不应该分心; 甚至有人猜测是不是因为卖车不赚钱。 ,所以蔚来要开辟一条新赛道。
在发布蔚来手机之前,李斌在NIO IN 2023的舞台上专门再次解释了这件事。“我们确实没有意愿,而且我认为现阶段我们没有资源和精力参与这样的事情。手机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蔚来之所以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已成红海的情况下切入市场,是因为蔚来的想法很简单——蔚来用户需要一部能与蔚来汽车无缝连接的手机。 所以从这款手机上,你可以看到两大类特点:第一是符合蔚来的品牌风格。
配置方面,NIO Phone可以说达到了当今安卓旗舰“水桶手机”的标准,拥有旗舰芯片、三颗50兆大底摄像头、66W有线和50W无线充电、杜比全景声、IP68级防水, 0系统广告、0商业预装干净系统……可以说,蔚来手机具备了高端旗舰手机应有的所有配置。
第二类特征是汽车相关的创新。 除了最基本的基于UWB超带宽技术的车钥匙功能和断电48小时仍可解锁车辆的NFC功能外,手机的创新主要在于两点:全球首款汽车控制钥匙以及车内控制。
前一个功能是NIO Phone在手机侧面集成了物理按键,可以一键直接访问所有与汽车控制相关的功能。 例如,用户在操作汽车追踪、查看车辆状态、远程开关空调等功能时,无需在屏幕上搜索NIO App。 相反,他们可以直接通过车辆控制键进行操作。 对于后一种情况,蔚来在车内部署了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可以准确识别手机的位置,并根据位置准确控制和推送通知。 这个功能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它解决了智能汽车发展至今的一大痛点——如何高效解决汽车控制的精准度问题。
“车内的交互一直缺乏一个非常好的媒介来解决准确度的问题。现在很多语音交互、多模传感都做得很好,但是准确度还是很低。想象一下,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如果你可以用手机非常精准地控制汽车,没有任何感觉,那么体验肯定会非常非常好。”
以上功能确实能够提升蔚来用户的用车体验,但由于尺寸、安全性、品牌体验等维度,指望与各大手机厂商合作开发并不现实,所以蔚来选择了自己做。 “我们绝对不是说以手机为主业,我们是做让我们的汽车用户有更好体验的手机,这个出发点和以手机为主业有很大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蔚来研发手机其实和其他汽车功能一样,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这种用户体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交付期,而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体验。 在李斌看来,这是蔚来研发体系与其他车企最大的不同——从用户利益出发。
“我们每次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思考我们能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有时候我们可能想的不是那么清楚,或者可能没有真正捕捉到。当涉及到用户的需求时, ”
熟悉蔚来的人都知道,该车企的智能系统以三棵树命名,分别是第一代Aspen白杨平台、第二代Alder桤木平台、第三代Banyan榕树平台。 虽然现在新车已经切换到Banyan平台,但蔚来仍然不遗余力地为Aspen和Alder这两个“老”平台更新功能,以改善用户体验。
比如前段时间,蔚来针对Aspen、Alder平台进行了重大OTA升级。 除了对汽车、智能驾驶等方面进行升级之外,还对空气悬架进行了优化。 通过软件调整,提高了空气悬架的响应速度。 对颠簸响应策略进行了调整,使车辆在舒适模式下更加舒适,在运动模式下更加运动。
“之所以以树来命名,是希望这棵树十年后仍然有人照顾。我们希望这棵树长到十年后依然健康。我们希望当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了。”树木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成为森林,每种树木都可以旺盛地生长,生生不息。
再比如蔚来全球导航辅助功能的交付。 如今,城市地区的导航辅助功能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竞争的新战场。 小鹏、华为等企业已经打响了交付规模之战。 与这些公司不同的是,蔚来在相关功能交付过程中也是根据用户投票来确定优先级。
据介绍,9月28日,蔚来APP将正式向所有用户开放试点心愿单集合页面。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出行路线中最常去的路段的心愿单,蔚来将根据用户心愿单的热度按路线投入资源,逐步开放,最终开放至所有区域。 根据规划,蔚来将在今年年底前开通城市试点线路6万公里,明年一季度末前开通20万公里,上半年完成95%用户试点线路覆盖明年。
利润和效率
从财报中不难发现,现阶段蔚来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不佳。 今年第二季度,蔚来净亏损60.56亿元,同比扩大119.6%,环比扩大27.8%; 上半年净亏损109.26亿元,同比扩大139.07%。 9月19日,蔚来汽车宣布拟发行10亿美元可转换高级债券。 正是这一消息,导致蔚来股价大跌,创三个月来新低。
在这样的资金压力下,蔚来在研发投入上毫不犹豫。 公开数据显示,蔚来连续四个季度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 今年第二季度,蔚来汽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6%至33.45亿元。 连何小鹏都托人给李斌捎话,催他“存点钱”。
但显然,李斌并没有听从劝告,或者说,李斌很清楚该花什么钱。 用他的话来说,“我们非常清楚我们的业务边界、我们的资源边界”。
例如,蔚来此次在NIO IN 2023上宣布了包括芯片及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整车工程、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全球数字化运营等12个关键技术领域的“蔚来技术全栈”,有着“一切自己亲力亲为”的霸气态度。 但如果分析蔚来的合作伙伴,不难发现这家公司在研发领域的合作伙伴超过300家。 用李斌的话说,“你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比蔚来更开放地看待自己呢?”
因此,通过本次《蔚来技术全栈》公布的研发成果,我们不难发现,蔚来自身的研发事项大部分都是为了两件事:增加长期毛利润和提高系统效率。 上述毛利和系统效率不是短期的、局部的,而是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
说到长期毛利润的提升,蔚来自研芯片——激光雷达主控芯片“阳剑”就是最好的佐证。 据悉,“阳剑”是蔚来智能硬件团队发布的首款自研芯片。 从参数来看,这款芯片虽然不是业内最顶尖的,但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算得上是技术领先者。
8核64位处理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并配备8通道9位ADC,采样率高达1GHz,可以高效捕获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原始数据,降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功耗。激光雷达提高了 50%。 通过优化点云处理延迟,“阳剑”芯片实现了更快的功能响应,点云处理能力达到每秒8m点,并且可以同时接收原始数据和点云数据,为数据采集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整个系统。 闭环迭代。
但对于蔚来来说,“阳剑”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领先,而是毛利上的成本优势。 据李斌介绍,搭载这款芯片后,相比外购版本,每辆蔚来汽车的成本可以降低数百元。 此外,蔚来的超级计算平台Adam也体现了以研发换取毛利的理念。
蔚来的超级计算平台 ADAM 有 4 个 NVIDIA Orin 硬件要求。但更重要的是,ADAM 通过将周围的计算能力整合到一个超级计算集群中,可以为蔚来节省大量资金。
除了省钱之外,蔚来研发投入的另一大目的是提高系统效率。 蔚来目前共有8款车型在售。 对于一支新势力来说,这样的产品矩阵是相当庞大的。 但从底层来看,这八款产品都来自一个电池系统、一个智能系统和两个机械平台。 只是采用不同的尺寸、不同的款式、不同的配置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雾化能力是提高效率、缩短研发周期的最大保证。
“有人说现在蔚来每辆车的配置都太高了,能不能砍掉一些?从短期来看,确实如此,但从长远来看,你想象一下你会怎么做?” “十年后,你需要维护多少个版本?你能维护这么多版本吗?即使到时候你要维护这么多版本,你是否还有测试环境是一个问题。” 李斌说道。
“所以智能电动汽车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研发需求视角。如何从智能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和本质去思考整个研发的逻辑?这其实是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业。面临的问题。”
谈到系统效率,李斌举的另一个例子是电池组和电池更换。 多代平台可以共享一个电池组。 如果时间周期延长的话,这个系统化效率是非常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比如回收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它的好处。比如,如果六七年后要回收这几十万辆汽车,那么汽车电池这样的电化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如何保证?这个时候,大家就明白了它的意义,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化学的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从系统性变化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地方。”
据李斌推测,从整个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来看,2024-2025年将进入正式的“决赛”,而这场决赛将持续10年左右才尘埃落定。 当前的2-3年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如今蔚来在研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更像是蔚来为自己购买的“门票”。
在当前政治敏感时期,结合能源变革、全球数字治理/数据保护等因素,企业很难看到全球汽车布局的最终方向。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必须把自己视为最好的竞争对手,兼顾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做出正确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淘汰赛中笑到最后。
查看类似文章: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