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多、分布广,是最贴近农民的金融机构。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下,中小村镇银行充分发挥优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变革,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乡村振兴相关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充分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
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注重服务地方、支持农民和小企业。 他们充分发挥知名度和地缘优势,了解农民需求,解决农民困难,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 例如,青海省农村信用社广泛开展“信用村”和“信用用户”建设,解决农村贷款问题,实现“信用到户、贷到户、户户贷”。每个村子都有人来处理”。 信用村总数已占总数的100%。 80%以上的省级行政村和农牧民用户占全省农牧民户的70%以上。
又如,湖南浏阳农商银行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展“党建带头村官行动”,选拔“金融村官”入驻当地行政村。 全体员工深入基层,真正把金融服务带到田间地头。 通过驻村办事处、全覆盖走访,实现普惠金融直接、即时通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贵州农村信用社搭建了移动金融服务平台“黔农云”,实现农民工基础金融服务“一键办理”。 依托平台发布就业信息,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和法律维权服务。
由常熟银行发起设立的幸福村镇银行深入农村生产生活。 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农村经济和产业特点,开发了食用菌、烤烟、大棚、运输等30余项专项贷款,努力满足客户差异化贷款需求。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中小村镇银行3862家,法人机构70%以上在县域,营业网点近8万个。 他们负责弥补大部分农村金融服务缺口和机构缺口,基本实现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 截至6月底,全国中小村镇银行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4万亿元和16.1万亿元。 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近80%。 他们是金融支持农业和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军队。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村镇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村和小企业?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农户因缺乏抵押物而融资困难。 在政策支持下,不少农村信用机构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全村信用、全厂信用,实现无抵押贷款。
青海省农村信用社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主要依靠多年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来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以‘全村信用’为例,我们对符合信用条件的村级单位进行批量授信,集中评定信用等级,贷款户的信用记录与全村信用等级挂钩,信用等级高的行政村信用额度提高,利率也更加优惠。” 截至6月底,青海省共有63.31万名农牧民信贷用户授信509.53亿元,授信率65.97%,信贷利用率59.49%。
“信用评级非常重要,农民可以凭信用证直接到分支机构申请信用贷款,无需抵押。” 一位农商行人士表示,不少农商行已经开始全面发展信用贷款。 例如,针对小微企业,苏农银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全厂授信模式”,对公司工厂员工进行授信走访。
此外,部分农商行通过引入担保人、依托龙头企业等方式,免除了抵押贷款。 以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北京农商银行人士表示,该行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三农担保贷款”。 借款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寻找担保人,享受较低的利率。
实现更广泛的金融服务获取
围绕农产品生产、销售全链条,不少中小村镇银行积极搭建相应平台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常熟银行服务于连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产供储销”农业全链条发展。 例如,为支持粮食生产,常熟银行向裕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供800万元金融支持; 苏农银行将传统农贸市场进一步升级为交易透明、菜品可追溯的智慧市场,将农村供应源融入其中。
不少农村商业银行也围绕销售环节积极建设农产品销售平台体系。 例如,常熟银行自主创建“常银生活”线上平台,推出惠农惠企惠民的“海棠铺”平台,推出黄金玉米、裕生大米等产品; 苏农银行搭建“苏农e购”平台,在手机银行打造“苏农集市”模块,通过直播、短视频带动农产品销售。
“我们打造了‘凤凰乡村旅游’平台,通过专属APP、直播等方式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供农业金融服务。” 前述北京农商银行人士表示,该行目前推出了生猪抵押贷款、西瓜贷款、草莓贷款、板栗贷款等符合京郊发展实际的融资产品。
此外,近年来,随着各大银行不断下沉、同业竞争加剧,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金融服务。 “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凭借全面的金融服务覆盖,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