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公司和公募基金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近期再次变得更加频繁。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汇丰金信迎来了新任副行长,即原交通银行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卢占嘉。
卢展甲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金融学硕士学位。 历任交通银行总行交易专员、高级投资经理、专户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私人银行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 交通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后,先后担任交通银行固定收益部、专户理财部副总经理。 、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 拥有丰富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管理经验,丰富的债券市场投资和交易经验,擅长跨资产、跨市场进行大规模资产配置。
此外,近期国有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部分投资经理也纷纷跳槽到基金公司担任债务基金的基金经理。
“许多公共基金重仓股票,轻仓债务。 近两年股市表现不佳。 我们还需要招聘一些开发低波动固定收益产品的专业人士,这与理财子公司的投资研究员的能力不谋而合。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流量。”某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报道,近期银行理财和投研人员变动较为频繁。 除了离开基金公司外,其他理财公司的不少投资人员也纷纷跳槽,尤其是投资条线部门负责人。 原因和目的地各不相同。
例如,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的投资经理年初离职,去了另一家理财公司。 另一家中小型理财公司的投资经理,短短几年间就在三家理财公司工作过。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的投资团队架构也经历了数次变动。 变化甚至导致中后台交易人员转而负责前台业务。
理财“收费投资经理”
2019年开始,各理财子公司纷纷宣布成立,不少机构着力引进人才。 一是母行资管部门的人才,二是公募基金投资研究员。
理财公司成立之初,也有一些“知名”的公募人士加入理财子公司。 例如,原光大保诚基金总经理鲍爱莉加盟汇华金管并参与其设立(现已辞职)。 原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耀东辞去方正证券职务,加入中邮金管并担任董事长。
虽然理财子公司的初始报价并不高,但一些公募筹款人并不满意目前工作挤占生活的现状,希望换一个“体量”较小、更稳定的环境。 正是带着这样的期望,他们来到了理财子公司。 例如,一家合资理财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经理曾告诉记者,他在基金公司工作时,厌倦了与各种排名打交道,压力大得头发都掉光了很长时间。 但到财务管理公司工作后,他的身体状况好转,开始加班。 公款如此严重,家庭矛盾也相应减少。
“对于草根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是一个大平台,每个投资经理在那里掌控的业务量是一般基金公司无法比拟的,这个工作也非常锻炼人。” 一位财务管理子公司的中层人士说道。
但对于一些长期在银行理财公司工作的人才,尤其是长期在银行资管部门工作的人才来说,逐渐产生了跳出来看看的兴趣。 银行财务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独立运作。 目前看来,其投资结构和人员变化比基金公司更大。 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银行理财公司,相比付费投资经理和中层经理。” 一位银行理财公司的投资经理开玩笑地告诉记者。
上述投资经理向记者指出,虽然同为资产管理公司,但银行理财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运作方式却截然不同。 银行理财公司追求绝对收益,在投资上强调配置理念。 也就是说,一个产品会配置多种资产,产品最终的表现取决于更多样的因素,很难归因。 同样,投资经理的投资业绩也很难归因。
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银行理财,在投资操作上更加注重结果和规模,但在考核层面缺乏市场化的标准。 相比之下,追求相对业绩的基金公司对于产品和基金管理人的业绩评价会有更清晰的标准。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中资美元债多由银行理财配置。 这些债券的发行主体基本都是房地产企业。 后来房地产开发商遭遇行业困境,投研全线几乎无法生存。 雷霆,但这还是可以在相对标准下区别评估。
理财公司开始“淘汰最后的”
“实际上,我们现在背负着很多各种指标。”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银行理财高度重视客户体验,并落实到具体的投资经理身上。 与产品所标注的“性能对比基准”相比,性能达标率非常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公司也会利用数字化风控手段,随时监控产品流动性、单品偏差以及所有产品策略的最终运行情况。 并不代表产品最终性能达标,而是每天更新净值时,数据应尽可能平稳上升。 当市场暴跌时,不能追随跌势太明显,否则会要求你迅速改变投资策略。
上述人士表示:“理财的压力一点也不小,主要是理财费用比较低,想要增加收入和利润,就必须靠规模。不过,净值之后,波动比较大,客户群也不是很稳定。”
迫于压力,少数理财子公司开始改革人才考核机制,有的引入基金公司优胜劣汰的考核办法,拉大投资经理层面的收入差距。
过去,投资经理的薪酬体系与母行资管部门类似。 工资主要基于行政级别。 同级别投资经理的收入差异并不大。 但一些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在现有考核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化因素。 评估每年进行一次。 经营产品的规模和收入的稳定性占很大比重。 此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客观地讲,理财公司现在也是市场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薪酬体系有必要进行调整。 但与其他市场化金融机构相比,收入差距较大,“不达标”后收入低于同事。 不少,所以他们都会主动离开。 这就形成了隐含的“最后淘汰”机制。
“理财公司有的‘佛系’,有的涉足。如果你是涉足公司,那还不如去基金公司,获得与你的努力相匹配的高额收入。毕竟基金公司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收入上限。” 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
围城内外
银行资管的思路和公募基金有很大不同。
银行注重风险防范,因为现有客户基本都是从母行继承下来的。 无论他们如何教育投资者,他们的风险偏好仍然较低,甚至要求立即赎回。 但公募基金更有资管文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高回报。 银行理财不强调个人能力,而是注重整体品牌声誉; 而基金公司更看重个人的吸金能力和交易能力,而市场则更看重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
做债务时的策略也不同。 一般理财公司采取的策略是持有至到期,不做波段交易。 然而,公共基金更喜欢赚取资本收益并更频繁地进行交易。 当然,这主要取决于投资经理和基金经理的个人风格。
从收入标准来看,银行理财脱胎于母行资产管理部门。 虽然与银行其他部门相比收入较高,但与公募基金更加市场化的薪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记者了解到,一些非一线沿海城市的银行理财公司给部分投资经理的月收入仅过万元。 一般来说,投资经理是理财子公司的核心员工。
“真正能从理财公司跳槽到基金公司的人还是少数,除非碰上‘伯乐’。因为行业还是有差异的,但基金公司是收入的标杆,很多人想去,但去了不一定就开始,生意就是这么容易,因为银行理财在销售端还是受到母行的保护,所以基金公司更多地依赖基金管理人自身的市场认可度和业绩从甲方到乙方,考验的是个人能力,有可能做得不好,被市场抛弃。”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