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
近期,全国多省市均发现猴痘确诊病例。 7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大陆(不含香港)报告新增猴痘病例106例。 、澳门和台湾)。 确诊的猴痘病例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45例,江苏省8例,湖北省2例,山东省2例,浙江省1例。 无重症病例、死亡病例。
此次疫情有以下特点:
首先,绝大多数病例是男男性行为者,传播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
其次,通过其他接触方式传播的风险较低,除性接触之外的密切接触者绝大多数没有被感染。
三是大部分病例是就诊时发现的,少数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的。
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
什么是猴痘? 猴痘如何传播以及传播速度有多快?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7月14日,国家疾控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公众关心的“猴痘”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
广泛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童曾介绍,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进入。 人体。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是通过男男性行为者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大陆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其中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者,其中96人在发病前21天内有明显感染史,有男性间接触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石国庆介绍。
6月份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和流向调查结果显示,除性接触外的密切接触者374人,其中只有1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共枕而被感染,这表明通过其他接触方式传播的风险很低。” 石国庆表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是否需要隔离治疗? 对此,史国庆介绍,原则上对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若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皮损已结痂,可转入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皮疹自然结痂。 摔倒了,解除居家隔离。 对于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病例,经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应一人居住单间,避免感染者与家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做好污染物消毒工作,非必要不外出。外出要穿长衣长裤、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他人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 石国庆说道。
同时,史国庆介绍,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 “疾控机构确定密切接触者后,将指导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 石国庆表示,密切接触者在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需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献血等; 同时,坚持每日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
“猴痘防控策略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加强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等多渠道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 ” 石国庆表示,从国外回来,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阴性证明。
出现症状时就医
采取这些预防措施
“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等。” 李彤曾介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情况,特别是近期与类似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应及时就诊。
目前猴痘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那么,猴痘病毒会留下永久性疤痕,会毁容,还会恢复正常吗? 李彤曾回应,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大多数疱疹是可以治愈的,“但如果疱疹又大又深,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留下疤痕。”
“猴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重症率低、死亡率低,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约为6%,需要ICU治疗的比例约为0.1%。” 李童曾介绍。 持久的免疫力,通常不会再感染。
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呢? 史国庆说,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 同时,避免与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加强个人手部卫生。
“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粘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 石国庆表示,因此,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必须佩戴口罩,其他人则无需佩戴口罩。
“医护人员需要接触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尤其是采集标本时,仍然需要佩戴口罩。” 李同曾经说过。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