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蒲城县已暂停备案五个月,这让当地很多从业者感到不解。 在陈斌看来,现在问题的症结在于,业主必须先取得政府颁发的备案证明,电业局才能安排并网,这也导致了很多已经完工但尚未完成的项目积压。尚未并入电网。
“对于经销商来说,项目并网后,品牌方才会向我们支付尾款,对我们的影响是其次的,毕竟企业运营要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 记者调查中,蒲城县一户拥有市场份额的户用光伏经销商负责人孙旭说。
“但农民等不及了。” 转移话题,孙旭告诉记者,很多农户受暂停备案影响最大,“项目并网后我们才会给农户支付租金,有的农户等了一年也没有并网。”电网,更不用说租金了。” 孙旭说,他不止一次到县发改局,不断给农民解释,但农民的投诉依然不少,有的向县发改局投诉,有的向县发改局投诉。电力局.
七十多岁的老吴是众多受暂停备案影响的农民之一。 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签署的安装合同。 他用自己的投资资金安装了162块某一线品牌的光伏组件,总容量89.1千瓦,单价3元/瓦,总成本超过26.7万元。 合同约定的项目建设工期为今年5月19日至6月19日。
“这个项目实际上提前完成了。” 老吴告诉记者,他已经投入了20万多元。 由于无法备案、无法并网,他已经两个月没有看到任何收入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企业租赁农户的屋顶,租金则按照太阳能电池板的数量计算。 每块板每年的租金为20-30元,农民收入相对微薄; 你可以获得5个点的利润,也就是15%的回报率。 照此计算,老吴的项目并网一年后,至少应该有4万元的收入。 考虑到夏季光照条件好、发电量高,老吴因项目延迟并网损失了至少7000元~8000元。
在初步了解蒲城县光伏备案暂停后各方情况后,记者来到蒲城县政府,采访了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户用光伏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一直没有顶层规范文件,现在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整改。 如果放任不管,几年后问题就很难处理了。”
在与上述国家发改局负责人沟通的过程中,他提到了几个问题——项目由谁来建设? 谁来监督它?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缺乏行业规范,户用光伏项目建设人员资质审核机制尚不完善。 “建设单位良莠不齐,有的是企业法人,有的是自然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公众反应强烈。” 他特别提到,有些项目是由自然人运营的。 一旦项目发生安全事故,自然人逃跑,农民维权将面临困难。 。
由谁来监管也是上述国家发展改革局负责人关心的问题,这也反映出当前政府部门在入户项目监管中权责不清的问题。 “行政审批部门管理项目备案,但发展改革部门也管理能源工作。” 他认为,当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农民无处投诉时,发改部门作为主管行业,难辞其咎。
至于暂停的项目备案何时重启、蒲城县是否计划下发规范性文件等,上述发改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文件已送达陕西省发改委。发改委希望后者能够出台一个框架,以方便基层政府部门按照规范性文件对户用光伏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谈及已建成但未并网的项目如何处置、如何保障农民利益,上述发改局负责人表示,县政府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发改局已与电业局联系,积极协调,消除项目隐患,合理处置。 “我们并不是没有接入电网,我们已经和电力局联网了,前几天就已经对接了。”
记者7月底见到孙旭,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星期。 当他再次联系孙旭的时候,他也一改之前相对平静的心情。 备案暂停时间拖得越久,对他公司的影响也让他更加焦虑。 “从3月份到现在,工人们一分钱都没拿到。并网项目的运维不需要太多劳动力,主要靠新开发项目。我已经欠工人们很多工资了。”不只是我一个人,一家公司。”
近日,老吴也一次次去县发改局,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曾口头承诺,业主投资的户用光伏项目将全额退还。不会受到电网连接的影响。 但至今还没有结果。
市场参与者的监管问题
在与蒲城当地户用光伏经销商、安装商沟通的过程中,不少人向证券时报记者提到了一家名为“华光金融”的公司。 数百人创办了多家与中广金融相关的公司。 他们主要在蒲城做贷款项目,但针对农户使用的是二三线品牌组件。 发电能力不好,支撑钢材也不好。 说完我就走了,现在已经找不到公司了。”
在蒲城县渭北钢材市场,陈斌指着不远处的方向告诉记者,“这条巷子里以前有3家从事中广金融贷款的公司,现在都走了。但现在农民发电的收入基本不够还贷款,而且农民觉得自己可能被骗了,现在农民找不到安装公司,只能去发改局通过他们自己。”
中广金融这样的平台是如何盈利的? 户用光伏发展也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农民全额投资,购买屋顶光伏设备。 在这种模式下,农户前期投入的资金量最大,但回报也最高; 二是贷款模式。 ,由于农户资金不足,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内,农户每月的发电收入将首先用于偿还贷款,偿还贷款后的发电收入将全部用于偿还贷款。属于农民; 3、是租赁模式,既包括纯租赁,即经销商与农户签订合同,租用农户的屋顶安装发电设备,农户的收入仅来自于租金房子的屋顶。 此外,租赁模式还衍生出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细分模式。 对于农户来说,风险程度比纯租赁模式要高。
孙旭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是一家家用光伏品牌的代理商,主要从事纯租赁业务。 这种情况下,代理商如何盈利呢? 孙旭给记者打了个比方,表示代理商每完成1瓦户用光伏项目,品牌方就会给予其1元的收益分成。 由于品牌方只提供零部件,其余的逆变器、钢材、电线电缆、电表箱等原材料都需要代理商采购。 1元份额中大约50%用于零部件以外的原材料,另外20%~30%是建设成本,10%左右是开发成本。 给推销员。
综合来看,孙旭表示自己的利润只有10%左右。 “一元钱最终不是10毛钱,所以按5毛钱来算。我们完成一个30千瓦的项目,就是1000多块钱的利润。但如果我们做1000户,可能就有利润了。” 100万元以上,纯租赁模式的利润主要靠量,只有量才能赚钱。”
但在中广核金融模式下,作为基金提供商甚至只是基金经纪商,也必须来分一杯羹。 这里的逻辑大致是这样的。 例如,当农户通过广财代理申请贷款并安装户用光伏项目时,广财将以每瓦3.5元的价格发放贷款。 每瓦30美分是银行的押金。 代理商与中广金融合作,然后利用二三线零部件和劣质原材料推高自身利润。 到每瓦3、4分钱的利润,两者会按比例分成。
“半年多后我就离开了。” 在浦城当地众多经销商看来,中广金控是一个反面案例。 由于上述问题,中广金融未能在蒲城站稳脚跟,但仍然给数百名选择其产品的农民埋下了隐患。 “目前蒲城户用光伏市场主要是一些国企、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不正规经营主体的情况有所好转。” 陈斌说道。
但企业户用光伏合作模式的不断演进和创新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上述国家发改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参与这个市场更加合适,而且各有各的商业模式,很多商业模式政府无法立即掌握,因此无法了解它们是否安全或是否损害农民的利益。 “但政府无法阻止,毕竟这个行业是鼓励的,但目前还缺乏规范文件。”
对于政府在户用光伏市场主体监管中遇到的困难,陈斌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没有充分了解光伏运营流程以及风险点在哪里。 “就像房地产一样,现在政府有专门的部门,在材料、劳动力、设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一套完整的监管措施,但光伏不同,还没有完全了解,所以不可能制定一个规范。”对症计划。”
农民权益谁来保障?
集中式光伏电站对土地要求较高,但户用光伏只需利用现成的屋顶,而农村屋顶资源丰富,是户用光伏发展的重要领域。 因此,广大农民作为户用光伏发展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对于行业发展的乱象和违规行为也拥有重要的发言权。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蒲城县所辖乡镇的多个村庄,并与十余名农民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记者采访的农户大多选择了纯屋顶租赁的模式。 这类农民的年收入一般在1000元至2000元左右。 “我感觉不到风险,这是租赁合同,不是贷款合同。电站有监控,所以不需要太多维修,维修人员一般不会来。”
企业在推广户用光伏时经常使用的口号之一是“光伏养老”。 对于已经老了的王平和张兴来说,何不把屋顶出租出去,获得固定收入。 “第一年的收入将在安装并网后的下个月支付,每年固定时间收到收入。” 在他们看来,安装家用光伏发电还有其他好处。 “至少阳光不会直接照射到屋顶上,屋里也比较凉爽。”
不过,同样选择屋顶租赁模式并提前安装的刘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我是2016年6月准备安装的,当时村里人很多,但过程并不顺利,安装花了两三年时间,工程队还换了好几组人们。” 据刘峰介绍,从准备安装到现在已经7年了,项目并网也已经4年多了,但他只拿到了2年的效益。
更让刘峰生气的是,安装之初,合作伙伴承诺的收入是按照屋顶面积计算的。 如果屋顶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年收入为3000元。 由于工期拖延,合同多次变更,他最终只能按照安装的光伏板数量获得收入,比原合作伙伴承诺的少了1000元左右。 在刘枫眼里,他显然成了受害者。 他甚至萌生了将屋顶现有光伏板拆除,自费重新安装的想法。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已经退休多年的李兵。 一年前,他家屋顶安装了支架,但光伏板却迟迟没有安装。 据他介绍,由于光伏板中间存在缝隙,下雨时雨水会集中在屋顶的缝隙处,很容易造成屋顶漏水。 他多次联系经销商后,仍无法为他消除潜在的隐患。
李兵告诉记者,同村一户人家屋顶安装光伏后出现屋顶漏水。 虽然经销商给予了一些补偿,但家属仍需自掏腰包额外支付5000元维修费。 1000多块钱看起来只是九牛一毛。 “(户用光伏经销商)后续管理一定要到位,不能只为了发电的利润,不顾农民的感受。”
一些农民明确表达了对户用光伏的好恶,但不少农民仍心存疑虑。 农民老宋告诉记者,虽然自家屋顶已经安装了光伏,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屋顶上还额外搭建了20个大小石墩来固定光伏支架。 别再假装了。”
封威也是一脸茫然。 两年前,他借了13万多元,安装了近33千瓦的屋顶光伏。 还款期限为8年。 现在每个月屋顶光伏的收入都会按时转入他的银行卡。 事实上,1700多元的还款金额基本没有压力。 但当他听到众多光伏骗局的故事时,他也产生了疑虑。
“现在已经联系不上安装公司了,原来的推销员也不见了,很多农民都怕被骗,签了合同却没有给我,不是应该给我留个备份吗?” 冯伟说道。
(本文中老张、陈斌、孙旭、老吴、刘峰、李兵等受访者均为化名)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