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跨岛发展 大厦之门逐梦城长
18年来,厦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接续奋斗,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为加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跨岛发展”,是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视察厦门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这一年的6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后的省市领导座谈会上深情地说,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厦门应坚持“四个结合”,加快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
一要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不断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以厦门本岛为中心,在本岛以外的大陆沿海建设不同功能的组团,逐步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内外一体,城乡一体,共同发展进步;
二要坚持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切实提升城市竞争力。全面启动海湾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岛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同时积极推动岛外开发性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增长点创造发展空间;
三要坚持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切实把厦门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按照“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城市发展战略,合理分布城市人口和生产力,切实加快岛外工业区和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要坚持把突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发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优势,构筑城市宏观绿化大框架,努力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厦门日报2002年6月15日一版报道
“提升本岛,跨岛发展”。2002年,为了破解厦门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为厦门擘画了这份蓝图,并且指明了发展路径。
18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跨岛发展战略内涵,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气势如虹加速推进跨岛发展。
城市格局跨岛拓展。18年来,岛内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接连完成,路网骨架不断舒展。厦门城市建成区由94平方公里拓展到398平方公里,其中岛外增量占80%以上。岛外新城建设多面开花,重大片区建设全面启动,城市框架日益清晰,城区功能日渐完善,实现了空间格局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
产业结构跨岛升级。工业产业加快向岛外布局,重大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岛外,产城融合顺利推进,形成了岛内外产业联动发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一体化格局。两岸金融中心、环东海域新城、航空新城、同翔基地等重大片区,成为厦门经济强劲发展的新增长点。
公共服务跨岛覆盖。厦门始终把民生工程置于跨岛发展战略的大局中通盘考虑,扎实推进岛内外教育、医疗、交通、市政等公共服务合理布局、提档升级,推动优质资源向岛外延伸、覆盖,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生态建设跨岛推进。厦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强化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创建,让厦门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人文内涵跨岛提升。厦门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构筑了最美的城市精神底色。厦门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在全市范围持续营造文明有爱的城市氛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鼓浪屿申遗成功、“金鸡奖”长期落户,提升了城市品位,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海风海浪依旧,旧貌已换新颜。如今的厦门,加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承载能力、综合实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经济高素质与城市高颜值齐头并进,呈现了内外兼修的“强”而“美”。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领悟精神。跨岛发展作为厦门做强做大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战略支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推动厦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绚丽画卷已经铺开。牢记嘱托、矢志奋斗,坚定信心、笃定前行,必将创造跨岛发展新的辉煌。
岛内外一体化
2020年 厦门日报记者王火炎摄
2007年 林广明摄
“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是一体两面的有机整体,因此要不断推进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升级、公共服务跨岛覆盖、生态建设跨岛推进、人文内涵跨岛提升。图为建设者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海沧新城拔地而起。如今从海沧看本岛,两岸高楼林立,一片繁华。
岛内大提升
产业优
厦门本岛城市功能再造,以科创、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促进优质资源要素集聚,构筑高能级都市核心产业体系。图为加速崛起的会展北片区,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云集,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
2020年 厦门日报记者王火炎摄
2008年 梁伟摄
生态美
绿色是厦门跨岛发展壮阔画卷中的动人底色,岛内提升,要把本岛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图为五缘湾片区通过开展陆海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成为厦门城市新客厅,其开发模式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2020年
2005年 厦门日报记者王火炎摄
品质高
厦门提升本岛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城市品质与居民幸福感双提升。图为厦门健康步道串联起岛内“八山三水”,尽显山海城交融之美,今年开放后迅速成为市民游客打卡地。
2020年 厦门日报记者黄嵘摄
2012年 姚凡摄
岛外大发展
新城起
2003年,厦门实施区划调整,城市框架迅速拉开。也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翔安建区,抓住跨岛发展机遇,这个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从原先厦门的“风头水尾”,成长为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2020年 朱毅力摄
2008年 张天骄摄
动能聚
厦门以产业布局和聚集发展为先导,推动岛外大发展,加快汇聚城市发展动能。图为当年的荒滩已蝶变为风光秀丽、活力四射的环东海域新城。这里将重点发展信息研发、高端制造以及新经济、旅游度假等现代服务业。
2020年 厦门日报记者王火炎摄
2014年 陈立新摄
产城融
厦门拓展新城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优化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图为经过十年发展,集美新城人气商气汇聚,打造了产、城、人融合的新城样板。
2020年 厦门日报记者黄嵘摄
2010年 厦门日记者郑晓东摄
【经典镜头】
2005年4月翔安隧道正式开工。作为厦门的东通道,它打破了翔安与岛内的交通瓶颈,拓展了厦门的发展空间。图为隧道施工现场。厦门日报记者郑晓东摄
2006年11月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在灌口中学挂牌,拉开了“名校跨岛”的序幕。图为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潘登摄
2010年2月25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举行。随着四大新城接连开工,厦门构建起岛内外一体化城市新框架。厦门日报记者王协云摄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揭牌。这片43.78平方公里的改革创新“试验田”,分布在本岛和海沧区。厦门日报记者张奇辉摄
2018年1月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地铁时代”跨岛发展步伐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厦门日报记者王火炎摄
2019年11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正式开工。医院位于集美新城,助力厦门加快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厦门日报记者郑晓东摄
【数说变化】
(厦门日报 记者 蓝碧霞)
(原标题:牢记嘱托跨岛发展 大厦之门逐梦城长
18年来,厦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接续奋斗,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为加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