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45天,疫情还未结束,餐厅陷入“停业等死,开业找死”的两难境地,但餐饮老板没有“束手就擒”,而是使出浑身解数打响自救保卫战:
为了消化百万元的年前储备食材,线下门店+线上小程序开始朋友圈花式“卖菜”;
为了不让顾客遗忘品牌增加品牌信任力,大厨变主播,直播视频形式“带货”;
为了复工后有收入缓解现金流,上线食盒、菜盒、熟食等半成品;
……
无论是卖菜、直播、还是销售半成品,都一定程度帮助我们餐饮人找到了应对疫情的小突破口,有的人也从探索中发现新模式,新商机。
但疫情结束后,这些为了自救催生出的新模式,会继续成为餐饮下一个风口呢?还是只是当下救急之举,疫情后就会回落呢?
一
疫情间:餐厅变身“菜市场”,餐饮掀起“卖菜风”
疫情后:成本高竞争激烈,餐饮卖菜不是门容易生意
现象:为消化上百桌备菜,催生餐厅线下线上卖菜热
为了迎接春节,很多餐饮企业节前备了很多货,像是蔬菜肉蛋等食材,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疫情影响,宴席退订,逼着很多餐饮商家在朋友圈、店门前开始卖菜。
比如眉州东坡为了消耗库存备菜,1月25日就开始在门店成立“便民菜站”,每天能销售近300斤鸡蛋、蔬菜水果。随着老百姓在疫情期间买菜需求增加,他们又上线了线上菜篮子小程序,让顾客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新鲜蔬菜,一方面减少门店损失,一方面解决社区居民时蔬供应。
据眉州东坡王刚透露,自眉州菜站开通以来,2天内销售额突破10万元。很多餐饮商家也都看到“卖菜”的火爆,纷纷在外卖线上和自家门店卖起米面粮油、时蔬水果。
疫情后:餐厅还能做“卖菜”的生意吗?
但是疫情之后,顾客对时蔬需求量会慢慢回落,卖菜这门生意对于我们餐饮人来说并不容易。
1、供需旺盛,顾客对菜品要求变高,不一定买
目前疫情导致顾客出门不便,所以驱动用户选择就近或者线上买菜,这也让很多餐饮商家在卖菜上的单量可观。
在此期间用户对于菜品的价格敏感度降低,对于配送时效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疫情结束后,无论是价格、菜品质量还是配送的速度依然都是顾客衡量的标准。
2、供应链、配送成本将提升,越卖可能越亏本
因为顾客对菜品和配送成本的标准升高,这也就意味着对餐饮企业的菜品供应链、配送成本要求升高,很多小型企业的供应链无法同生鲜电商、大型连锁超市、菜市场等相比,如果继续卖菜我们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投入会更多。
如果餐厅接着继续卖菜,超市、菜市场、生鲜APP等和餐厅的成本结构不一样,餐厅的固定成本摆在那儿,价格高了没顾客买,低了越卖可能越亏本。
3、便利店、零售电商纷纷入局,竞争激烈,餐饮玩不过
在疫情之下,倒逼很多企业开始拓展线上和线下的卖菜业务,整个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比如疫情之下卖菜业务爆发,半夜抢菜、预约爆满等现象催生生鲜电商运用共享员工、分时段下单、大量备货等手段来应对疫情下爆满的订单。目前有每日优鲜、京东到家、苏宁小店、盒马鲜生等十几家电商均上线卖菜业务,大家纷纷发力,抢滩这波机会。
除此之外,便利店也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和物流开始抢占市场,如便利蜂2月14日宣布,通过公开竞牌e
二
疫情间:大厨直播“带货”,引百万粉丝围观
疫情后:新渠道带货数据可观,但流量回落本高
现象:西贝、云海肴等数十家知名餐企入局直播,百万粉丝围观
疫情对餐饮的重创,也催生了创新,部分实体餐厅开启互联网+“直播带货”模式。通过名厨直播,对餐厅中央厨房出品的半成品进行带货,用户线上下单,餐厅安排配送到家。
海底捞、辣府、
上一条: 12小时真实记录:西贝恢复堂食的一天
下一条: 疫情后,小餐饮店该何去何从?又如何绝地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