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华街道深入实践“近邻”模式

时间:2020-10-16 20:00:45  来源:搜虎网  作者:青鸾传媒

“中华习惯”成自然 近邻有爱一家亲

中华街道深入实践“近邻”模式,构筑融合、有爱、传承的历史街区

厦门晚报讯(记者 戴懿 通讯员 陈雅玲)中山路上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街巷虽老旧无物业,却邻里温馨和睦;弱势群体不少,却爱心暖流涌动,这就是中华街道。

站在新老城区的交界点上,面对着商业繁华与老城现代化不足的矛盾,中华街道以深化“近邻”模式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红色小巷“微”治理、近邻有爱好厝边、军民融合心连心、文化传承增自信的“中华习惯”,以绣花精神推进街区的精细化治理,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家和人安

红色小巷“微”治理

党群一心为大“家”

走在外清巷,墙上画着闽南特色的壁画,瓶子里种植着薄荷,一株株三角梅点缀在街角。充满清新气息的街巷,成为市民、游客的拍照打卡点。这是党员居民一起开展的扮靓行动的成果。

在街心公园的连心亭,小巷党支部的党员和热心居民们正讨论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一个个街巷治理的金点子在这里诞生,一个个邻里矛盾在这里化解。

近邻厝边、家和人安。中华街道街巷纵横,大都是开放型的,没有物业管理。面对基层治理难题,中华街道变“弱势”为“优势”,将党支部建在小巷,发挥老城熟人社区的优势,激发红色力量,以“近邻”党建助推小巷自治。

小巷党员、热心居民组成“小巷和事佬”“治安巡逻”等自治小组,有效解决了环境卫生脏乱、帮扶救助缺位、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前段时间,苏厝街一户居民因祖宅产权归属产生家庭纠纷,党员江惠珍夫妇主动介入,帮忙召开家庭协调会,用法律和亲情耐心劝导,妥善化解了矛盾。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的双报到党员、热心居民、店铺商家积极参与,共同守护家园。在“近邻”模式的有力推动下,老城街巷从无人过问到多方齐抓共管,社区的变化让居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居民刘恒涛动情谱写了歌曲《美丽厦门温馨仁安》,唱出“家和人安”的小巷亲情。

近邻有爱

整合资源创新帮扶方式 邻里守望成“中华习惯”

上个月,苏厝街居民刘女士的小儿子生病住院了,她既要照顾家中残疾的大儿子,又要到医院照顾小儿子,看到她医院家里两头跑,左邻右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党员庄碧仁送来慰问金,党员许丽玉买鱼买肉送上门,退休小组长陈惠宝也多次帮忙买菜。

谁家有困难,大家来帮忙,已经成为“中华习惯”。这样的习惯养成,正是中华街道厚植“近邻”理念,深耕“爱心行动”的生动体现。中华街道以深化拓展“近邻模式”为抓手,充分整合爱心资源,创新帮扶方式,让志愿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持续11年开展爱心圆愿行动,发动爱心企业、人士帮扶困难家庭;在全市率先启用爱心屋,为残疾人打造职业实训基地;首创精准帮扶,从“撒胡椒面”到“精确浇灌”,动员多方力量将困难家庭扶上马送一程。充满“近邻情”的中华爱心为打造社区治理样本贡献力量。

在中山社区,一支由居民自发筹款组建的爱心救急小分队为困难居民解燃眉之急;在霞溪社区,首创家教学校,爱心妈妈组建志愿服务队,主动开办兴趣班服务孩子们……各社区因地制宜打造“近邻”服务品牌,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奉献爱心,实现了互助型爱心模式的提档升级。

鱼水情深

为退役军人打造创业工坊 军民融合服务社区

作为全市面积最小的街道,中华街道辖内驻扎着海军某支队、警备区某连队、军休所等多家部队单位。街道充分利用驻军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合作空间。

街道将近邻双拥、军民融合作为基层治理的特色方向,结合军地双方的工作特点和现实需要,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社区共治。创建文明城市、抗击“莫兰蒂”台风、举办“海娃”“成功少年”等主题军地夏令营……不论是在抢险救灾,还是在日常生活,都上演了一幕幕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生动画面。

镇海社区、思南社区等退役军人集中的社区,先后成立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设置退役军人服务站,组建退役军人党支部。社区通过强化组织阵地建设,既让退役军人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同时也积极引导退役军人秉持“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的热情投入到社区建设中。

依托服务站和党支部,镇海社区在中山路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工坊,凝聚社会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再就业服务。同时,积极推动无物业楼院成立以党员和退役军人为主的自管小组。退役军人、党员谢忠汉是社区的志愿司机,老人行动不便需要外出,他随叫随到;老兵苏天才擅长水电维修、家电维修,经常上门为居民维修……退役军人的身影活跃在服务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传承

联手打造一支多方共建队伍

共同守护历史名街古厝文物

闽南风情的骑楼镌刻着一代代厦门人敢于拼搏的精神,中华街道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家风家训代代相传。中科院院士卢嘉锡、教育家陈桂琛、书法大师欧阳桢等名人名家,都曾是这里的好邻里。

街道将历史名街的守护、古厝文物的保护和优秀文化的传承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山路及周边街区的市容市貌,文安社区联合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队伍、鑫中华投资有限公司等“近邻”单位,打造了一支四方共建队伍,以泰山路口的中山路党员服务驿站为“根据地”,积极开展督导“门前三包”、纠治违规占道经营等巡查规范工作,共同维护中山路及周边环境的整洁有序,为基层治理疏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探索新路。

目前,街道已形成了保护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双报到党员和社区网格员结对对小巷古建筑摸排建档,通过“庭院



上一条: 2020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厦门分会场启动
下一条: 最新版《辞海》首次亮相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