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厦门英雄故事 缅怀致敬历史人物 本土业余编剧创作《英雄船工》《国宝少年》《鹭岛烈女》,三剧本即将被改编为电影剧本 刘惜芬 1938年11月,“厦儿团”全体合影于香港西环码头。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觉尹 图/受访者提供)10月17日是厦门解放71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重拾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对于历史人物是一种缅怀和铭记,对于今人则是一种激励和教育。许生德是一位本土业余编剧,创作了三个与厦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关的剧本,最近准备将它们改写成电影剧本。近日,记者专访许生德,听他讲述发生在厦门的英雄故事。 【业余创作】讴歌厦门战争年代英雄故事 记者:您为何会想到创作这三个剧本? 许生德:我生于1960年,上个月刚退休。因为爱好文学,之前都在业余时间创作。1984年6月24日的《厦门日报》“钟楼下”,刊登了一篇我的杂文《善小宜大为》。后来我在市文化局(现为文旅局)工作,接触到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厦门的真实故事,深受感动,觉得它们是厦门比较突出、有代表性的英雄故事,应当有人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出来,让民众了解和铭记。 十年前,我创作完成了这三个剧本 上一条: 积极推进改革创新 厦门举行“一体化育人”实践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