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针对区域教育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瓶颈问题,哈尔滨新区聚焦“师”要素,实施“人才”优先,着力探索区域教育人才培养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调动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一、列“三级”权力清单,保障办学自主权
哈尔滨新区加大力度创新权限管理机制,构建区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权限清单运行机制,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独立实施岗位评价、并独立进行绩效评估等,建立学校高度统一的人权、行政权、财权保障机制,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落实学校。 “三级”权力清单机制有效运行,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为确保下放的权力能“得好、用好”,哈尔滨新区以《学校章程》为抓手,实现“一校一章程”全覆盖,真正实现岗位职责法制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管理方法科学,有利于校长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还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 2020年,哈尔滨新区在全市率先组织实施“校园招聘”,赋予中小学校“四个自主权”,即自主设置岗位、自主选聘法官、自主设置命题、自主招生。独立执行流程。 除了校园招聘之外,为了不断优化教育人才资源配置,哈尔滨新区紧紧围绕“引进”二字,逐步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灵活人才引进、校园招聘、公开招聘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方式。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机制。
2、建立“校长职级制度”,提高校长专业水平
校长职级制度改革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释放中小学活力的重要举措。 哈尔滨新区自2020年起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度改革。一是形成科学设置校长专业职级的制度和职级管理办法,打破校长行政一站式“铁饭碗”模式管理; 二是建立校长选拔制度。 三是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哈尔滨新区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党建体系。
校长职级制度改革,既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校长进行等级排序的管理评价方式,也是为校长专业发展赋能的平台。 哈尔滨新区根据校长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分级、分级培训,针对问题实施定制化、专业化、多元化培训。 加强理论培训和课题研究,注重导师指导和后续实践,突出“杏坛博悦”校长发展论坛和校长发展社区平台作用,有效激发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办学活力,真正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确保教育工作者办学有效。
三、“星耀新区”搭建阶梯,促进教师阶梯发展
哈尔滨新区启动“明星教师”培养计划,打造教师从一星到五星再到金星的六个专业成长层次。 师德为先,能力为先,岗位为先,是评选“明星教师”的基本要求。 哈尔滨新区不断完善教育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全面推进“明星教师”教师成长工程实施。 一是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打破以全师培训为主的格局,统筹多元化培训和专项培训,实施系列精准培训。 二是打造分级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分为ABC三个级别,实现分级培训、分层选修,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定制化学习需求。 三是建立师资培训保障机制。 建立考核管理、培训与协同发展、培训与名师工作室建设联动等一系列保障机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保障资源高效配置
针对本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和校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哈尔滨新区从师资和课程资源配置入手,实施“区管校招生”。进行师资改革,建立了校际师资共享制度。 发展区域共享课程群,形成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保障教育资源高效配置。
1、教师“区管校招”改革突破校际交流瓶颈
一是形成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管理的工作机制。 打破原来由人事部门直接管理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区编制部门实行总量控制、区教育局动态调整的方式,有效打破了教师交流轮换机制的障碍。 二是制定全员招聘和竞争性招聘的实施办法。 竞赛范围覆盖所有经批准的中小学教师岗位,竞赛对象为所有在职和局聘教师。 开辟市、省乃至全国优秀教师参赛渠道,坚持“硬规定”与“活措施”相结合,落实以人为本。 三是形成引导教师有序流动的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制度支撑、机制激励,突破全区教师校际交流瓶颈,促进教师双向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改革实施以来,该区实现了学校内部结构合理、校际比例均衡、区域整体优化,充分激发了教师和干部的创业活力。
2、校际师资互补共享,弱带强协作
针对区域内部分学校功能图书馆不足、专业师资不足、课程和培训资源缺乏等问题,哈尔滨新区加强校际资源共享。 一是实行“双校制”,提供区内跨学、跨校教育。 以学校形式,构建丰富的双校课程,结对开展“双校制”课后服务,特别是为区域中小学“脱节”和结构性教育提供解决方案。艺术、体育和科学教师的不足。 二是探索“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同科双师”、“异科双师”、“异地双师”、“异地多师”。层面:校内、学区、全区范围内,实现区域名师引领、合作共享、协同创新、整体提升。 三是建立“3+N”研训共同体,其中“3”是指“学区校长+教学研究员+督学”,“N”是协同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进学区内多所学校的师资培训等。 。 社区根据学区特点和教师需求,建立定制化、精准化的科研培训支持机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
3、建设区域课程群,激活优质课程资源
为有效落实国家课程,解决校本国家课程和学生本位课程的实际问题,哈尔滨新区要求各中小学将课程建设和管理纳入《学校章程》,进一步丰富学校章程。校本课程,形成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人生成长的体系。 面向多元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一是打造九大集群课程群,延伸和深化学校课程,挖掘集群内外特色教育资源,打造全区一系列共享课程,特别是“国学节”和“阳光运动”“集群节”等“集群节”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二是建设5大实践课程群。 该区充分利用区内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资源,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共建全省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打造系列实践课程。 2022年暑假以来,全区15800人次在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累计1000多个家庭开展亲子学习; 形成研学双师课程典型案例20余个,全力打造行走课堂。
三、创新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引领高质量内涵发展
针对本地区“好教育”内涵不够明确的问题,我们以好班级标准为抓手,以好学校标准为突破口,以好学校标准为突破口以区域教育为重点构建“课程、教学、科研培训、评价”质量提升机制,形成螺旋式质量提升路径,引领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1、聚焦活力高效好课堂,打造好课堂标准
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建立“课堂观察双主体行为评价量表”,形成“课堂案例研究流程”。 通过对“双主体行为”的观察、评价和数据分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落实,逐步提高一堂好课的标准。 同时,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围绕核心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学”的融合。评估”,建立区域系列教学操作系统。 改进并提供保护。
2、聚焦特色好学校,打造好学校标准
依托“特色学校创建”,以《学校章程》为抓手,从特色定位、课程建设、体系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好学校的标准,形成评价中小学特色学校指标,指导学校整体改革。 哈尔滨新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学校“一校一章程”全覆盖,规范了校长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方法,成为提升基层办学水平的成功典范。区域能力治理。 随着“新品牌学校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启动,围绕新品牌附加值逐步确立“好学校”新标准,形成中小学分层发展格局区内学校逐步形成规模。
三、聚焦高质量均衡发展,打造区域优质教育标准
在创建优质均衡教育目标指引下,该区实施中小学教育综合水平发展评价改革。 哈尔滨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基础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价全覆盖、成果应用与监督改进全融合的地区。 。 一是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三是建立“多元评价方式”; 四是制定《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方案》,将评价结果使用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 推动办学质量提升。
目前,哈尔滨新区已完成三年阶段性最终评估。 新品牌学校和新品牌培育学校继续领跑并保持高位提升。 薄弱学校奋起直追,推动底层提升。 各学校综合教育水平普遍提升。
4、创新构建协同教育机制,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
针对本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哈尔滨新区着力优化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平、高水平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质区域教育生态。
一、改革公办幼儿园运营模式,弥补新地区教育最大短板
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是哈尔滨新区成立之初的教育“一大短板”。 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全区实施改革,探索公办幼儿园运营模式,目前已建成公办幼儿园25所。 改革过程中,一是建立了幼儿园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管理机制。 政府出资委托高校负责运营或通过招标引进知名品牌学前教育机构,形成多元化幼儿园运营格局,解决新区公办幼儿园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 存在质量差、人员短缺等问题。 二是建立幼儿园建设多星级评价机制,聘请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建立“幼儿园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社会参与评价”相结合的多星级评价方式。 三是建立“三自主一激励”保障机制。 落实公园管理自主权、人员自主权、经费自主权保障机制,开展基于星级的质量激励。 四是实施“五个一”质量提升工程,建机构、建强队伍、形成集群、引进一批品牌、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园区办园水平。
三年来,哈尔滨新区累计投资5.14亿元,新开办公办幼儿园25所,新增幼儿园名额7000个。 目前,全区共有公办、民办幼儿园85所。 广覆盖、有基础、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哈尔滨新区“市民互促、育幼互联、协同创新”的学前教育发展新生态圈逐步构建。
2.改革学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针对原有学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招生需求、原有学位建设方式跟不上发展速度等问题,哈尔滨新区启动了学位建设和保障机制改革。 一是形成优化的教育空间布局方案; 二是建立学位建设联合评审制度; 三是建立学位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四是形成优化的学校设计建设标准。 面向未来,该区将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质量一流学校。
截至目前,哈尔滨新区累计投资10亿元,建设新区花园小学、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等9所中小学和17所幼儿园,新增学额24930个。 预计完成投资约11亿元。 8所中小学、12所幼儿园建成后,可新增学位25945个。 到“十四五”末,计划总投资27亿元,新建或扩建各类学校、幼儿园59所,新增学位4.9万个。 ,有效弥补了区域内优质学位供给不足的短板。 为确保哈尔滨新区学校“开放、优强”,该区目前已引进14所优质名校入驻,并与17所基础教育名校、知名大学、幼教品牌签署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作者王源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政府副区长)
《人民教育》2023年18期,原题《哈尔滨新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